漳州市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层党员“两支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构筑人才“蓄水池”农村发展添动力
龙海市长福村党支部书记朱子露(左一)在百花村花卉交易中心,向村民了解花卉销售情况。
编者按
谷文昌精神是党性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漳州以谷文昌精神作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教育的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改革导向,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团结、不作为、不公正、不廉洁等问题,深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层党员“两支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中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一条有漳州特色的基层队伍建设新路。
东南网3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闵凌欣 文/图)
选对人——找准领头人 带活一个村
“叶书记三年前的竞职承诺都兑现了,大家信服!”在平和县芦溪镇九曲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叶永安,村民们纷纷点赞。
2012年换届选举前,九曲村村两委能力差,各项工作经常全镇垫底。县委组织部想抓住换届机遇,选出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该村班子。经过动员,厦门永鹭达纸业董事长叶永安和在南安办厂的叶山民回乡竞选。叶永安满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叶山民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新的村党支部一班人除了每年自筹资金40万元投入家乡建设,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开展培训,引导村民种植适宜的农副产品并打通销售渠道,让九曲村摘掉了“贫帽”。一位村民代表说:“我们选对了领头人,带活了一个村。”
同样是选对领头人,南靖县山城镇坑尾村从全县最贫穷的村庄,嬗变为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当选坑尾村村支书之前,蔡金山是人人称羡的致富能手。被推选为村支书后,他决定从发展“短、平、快”的反季节大棚蔬菜入手,打好翻身仗。对资金不足的农户,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出面担保贷款;对刚刚种植的农户,他们请来农技员进村指导。到201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65万元。
选人问题是基层队伍建设的源头问题。农村人才流失,造成基层选不到人、选不准人。因此,漳州市各级组织部门注重多措并举,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后备人才。
平和县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来培养,推行“规划引导‘先一步’定下一份承诺,教管结合‘带一程’留下一支队伍,真情关怀‘热一度’构筑一个家园,多岗锻炼‘推一把’炼出一身本领”的“四个一”筑梦工程,安排他们参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
南靖县坑尾村村支书蔡金山(中)查看菜农种植蔬菜情况。
村民小组长被喻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但以前由于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往往“吃力不讨好”。南靖县建立激励机制,明确要求凡是涉及重大事项时,村民小组长必须列席村两委会议并参与讨论。三年来,一大批优秀村民小组长脱颖而出,362人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89人当选为村两委干部。
长泰县岩溪镇珪前村挑选有文化、求上进的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与村干部一起管理、一同考核。
近年来,漳州市大胆改革创新,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储备方面分四步走。第一步,严格选任标准,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第二步,拓宽选用渠道,打破地域、行业和身份界限,从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等中选拔村支书,鼓励“引凤还巢、能人当家”;第三步,创新选任方式,采取“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提高选用村党组织书记的公信度;第四步,培养后备人才,从农村“六大员”等人员中挖掘培养对象,鼓励大学生党员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继续留村工作,培养储备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村主干后备队伍。
训强人——微型党课入耳入心
春节前,平和县国强乡凤山村最后两公里水泥村道顺利完工。村民陈明瑞说:“这条路通了,全村人堵了几十年的心也通了。”
凤山村曾是上访集中村、矛盾复杂村。2013年,县委组织部从打造党性强、能力强的队伍入手,把以“发展和改变”为主题的微型党课送到凤山村。党课很短,不到20分钟;党课很“小”,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普通党员也能上讲台;党课很精,内容精炼;党课很新,不是填鸭式的“你说我听”,而是在互动中用生动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家都说,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入耳入心的党课。”村党支部书记陈生福说。
微型党课在凤山村掀起了聚民心、议发展的热潮。2014年,村党支部运用微型党课的宣传教育效应,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3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村道不通等问题解决了,村民的蜜柚也卖出了好价钱。
南靖县坪埔村党员开展“一旬一串门”活动,到帮扶群众家中走访。
“农村党员普遍对实用技术培训需求热,对参加‘三会一课’的热情不高。因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每年筛选贴近农民、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优秀党课,采取‘微型党课+技能培训’的套餐式培训,大受欢迎。”平和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让党性教育由冷变热,微型党课胜在灵活、有用。平和县委组织部以文件形式下发优秀课目“菜单”,既有宣讲党史党章、政策法规的“主菜”,又有经济作物管理技术等“辅菜”,供农村党员“点单选学”。截至目前,该县共举办微型党课357期,参训党员3.26万人次,覆盖面达93.5%。
党性教育只有走进党员心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近年来,漳州市以增党性、提素质、促作为为重点,创新、规范农村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一方面,充分利用“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全国模范法官”黄志丽等特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通过组团赴外地交流学习,开展跨县、镇异地挂职,举办乡镇党委书记研讨班、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履职能力。
管好人——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龙海市九湖镇长福村虽拥有花卉产业,但过去由于各种原因,“花卉文章”一直做不大。从1997年开始,龙海市创造性地把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分解量化为五大项目、50多个具体指标,每个大项目计100分。一个大项目得分在90分以上的,就可获得一颗“星”,五个大项目得分都在90分以上的为“五星级”党支部。
长福村党支部把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花卉产业结合起来,产业越做越大,获得的“星”也越来越多。两年前,长福村党支部已经跃居“五星级”党支部,他们再次大刀阔斧整治花卉市场,花卉产业年创产值近3个亿。
记者了解到,龙海的支部“评星”活动实行滚动管理,能上也能下。最新一轮评选产生了30个“五星级”党支部,占村(居)总数的12.8%。与上一轮相比,有11个党支部晋升“五星”,有9个党支部被摘掉“五星”。
争创“五星级”党支部,能使农村党支部根据评定标准找准争创方向,而“一考二评三挂钩”活动则以制度形式,加强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科学化管理,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尺量”的问题。
龙海从2002年起全面推行“一考二评三挂钩”活动。“一考”,是对村干部工作绩效进行千分制量化考核;“二评”,是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三挂钩”,是把考核和测评结果与村干部经济报酬、干部使用、评先评优挂钩。
据介绍,这项活动开展10多年来,龙海市共调整7名不称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免去1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对32名其他村两委成员进行停免职处理,2014年还对24个工作薄弱村进行集中整顿。
党建工作要永葆活力,必须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漳州市在基层队伍薪酬绩效化、岗位职业化、监管法治化、服务常态化管理方面亮点频现,包括连续三轮开展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推行“县乡干部联系村、村党组织联系村干部、村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定职责、定任务、定措施、定成效”的“四联四定”活动,总结推广华安县“一圩一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和诏安县服务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机制,在村级组织换届的届中开展村干部“两定三诺”集中评议活动等,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
记者手记>>>
选育农村最需要的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目前,我国农村治理水平、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高,一些基层干部民主意识薄弱,这与广大农民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民主参政意识以及不断扩大的乡村公共服务需求之间形成突出矛盾。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必须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给群众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群众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乡村和谐。
作为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漳州把“四有精神”作为选人、育人、管人的标尺,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务实的培训机制、完善的保障机制、严格的监管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难能可贵的探索。他们用“四步法”构建农村人才“蓄水池”,给人才压担子、腾位子、搭梯子;他们用“菜单式选学”的创新做法,为农村党员送去“喜欢听、听得进、主动听”的精神食粮;他们用“五星级”党支部评选等方法,让村干部觉得“干好有甜头,上进有盼头,落后有棒头”;他们用提高村干部薪酬待遇、畅通优秀村干部上升通道等举措,力求“赢心留人,留人引人”。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是新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更多漳州式的有益探索在八闽大地蓬勃开展,期待涌现出更多农村需要、农民认可的好党员、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