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预付卡成了“烧钱卡”,怎么办?

2014-07-25 09:59: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实习生 周慧玲 涂秋萍/文 关建东/图)

今年初以来,随着艾秀、超雅等知名连锁品牌的门店接连倒闭,不少手持预付卡的消费者利益受损。预付卡安全问题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在美容美发、洗车等行业,预付卡纠纷频发已经成为行业痼疾,近年来屡禁不止。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是否有事前预防机制和事后追究机制?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预付卡消费已遍及各个行业,但是,藏有不少陷阱,关门走人现象不断,而事前预防仍然缺位

7月4日,福州市12315微博公布对福州艾秀美发店消费纠纷调解结果:已更名的相关门店可继续在该店使用原艾秀卡;对涉及倒闭的14家门店可持原艾秀卡在指定相关美容美发店继续消费。

该调解结果公布后,让许多利益受损的市民挽回了损失。但也有市民提到,指定理发店几乎只有一家,即鼓楼区阿武理发店,而原先倒闭的门店则涉及晋安、台江、仓山,甚至闽侯,让这些持卡人都到鼓楼区来理发实在不现实。另外也有市民表示,在已更改店名的相关门店使用原艾秀卡,无法再享受原有优惠,如要享受优惠,则要再充值现金,将艾秀卡转为现有品牌卡。

而这些,都让原本想办卡享优惠的市民很受伤,预付卡在手里,俨然变成了“烧钱卡”。有不少市民向本报投诉,称现在许多“更名店”原先就是艾秀的加盟店,店址没变、员工没变,只是牌子变了,现在却需要12315的调解才肯承认会员卡,并且所有的优惠都取消了,他们觉得很难接受。更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带来坏的示范,今后只要更迭店名,就可以逃避掉原有的责任。

那么,更换招牌后的店,是否应该对原店的债务负责?记者请教了相关专家。福建创元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思斌告诉记者,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判断。

蔡律师表示,若原商铺已经予以注销,则意味着其作为商事主体的地位已经不存在,相应的债权债务由原商铺承担;若现商铺是对原商铺的承接,则现商铺需对原商铺的债权债务负责,原会员可持会员卡在新店使用,并应享有与之前同等的权利。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可以欺诈等名义提起诉讼,但维权成本较大;而第二种情况虽然在法理上可行,在现实情况中往往遭遇商家不认账的行为,消费者的权益同样很难得到维护。

实际上,时下,预付卡消费已遍及各个行业。但是,预付卡内藏有不少陷阱,除了商家跑路导致的服务缩水外,还有过期作废、指定选择范围、实际服务水平达不到承诺标准等问题,都让许多消费者感觉被坑。针对这些情况,是否可以在事前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蔡律师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对预付式消费缺乏法律上的顶层设计,对预付式的销售资格、规范、保障、监督、法律责任都没有明确规定,事前预防尚无从谈起。

 

虽有相关法律规定,但规范对象只是流通企业,而非艾秀这类由个体工商注册的公司或超雅这类生产加工厂家

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颁布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针对企业发行预付卡的资质、发行预付卡的总额,预收资金的投向等都有明确限制,还要求发卡企业应确定一个商业银行账户存管资金,存入一定比例的预收款,一旦商家出现问题,政府可用这笔钱赔付消费者。

但记者从福州市商贸局了解到,该法规的规范对象只有流通企业,而非艾秀这类由个体工商注册的公司或超雅这类生产加工厂家。

记者查阅《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发现,其中规定,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包括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服务、保健服务等)、修理业、清洁服务等的企业法人,在我国境内发展的,在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需要根据企业规模等情况,到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企业法人,并不包括个体户。”业内人士指出,这就给预付卡的监管留下了很多真空地带。据了解,目前,预付卡的高危区,正是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个体户,有些行业个体户的数量远多于企业,如在美容业和美发行业、洗车业等。

实际上,就算中小企业全部纳入监管,监管力度也远不如规模企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要求发卡企业进行严格的预收资金管理,这些资金只能用于发卡企业主营业务,不得用于不动产、股权、证券等投资及借贷,对不同企业的预收资金限额也进行了明确。同时提出了资金存管制度,但这些局限于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更多也更容易发生问题的小型企业,备案的要求则比较简单。这种事前预防机制的欠缺,使得基层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只能陷入“发生一起,处理一起”的怪圈。

 

在尚未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之前,有关部门应设立发卡门槛,建立预付消费卡备案制度,在预付资金方面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

那么,针对目前预付卡纠纷频发的乱象,该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以及专家。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目前亟须立法明确监管。该负责人说,应借鉴国内外经验,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及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一部针对预付消费卡的法律规范,将预付消费卡的定义、类型、运行模式等内容规范下来。此外,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预付卡管理的行政主管、执法部门以及发生违法行为之后,如何定性如何处罚等一系列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靳涛则认为,在尚未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之前,当务之急应设立发卡门槛,建立预付消费卡备案制度。“不管预付消费的活动规模和数额大小,都需要备案。在备案之后,如果他们因为运作不善等原因停业,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备案找到商家。根据备案,商家是跑不掉的,一样可以起到约束作用。”

此外,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柏东还提出第三方监管的建议。例如办理会员卡的钱可以缴到第三方银行那里,而且卡也由银行来发放,这样,钱虽然还是归经营者使用,但由于银行的介入,也就是第三人信用的介入,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又得到了一层保证。

“当然,第三方监管还可以通过类似支付宝这种平台实现,将消费者的预付资金存入其中,消费者每消费一次后进行确认,第三方平台再将资金打入商户。这对于解决中小商户关门歇业预付卡作废有直接的效果,将有力地保护消费者预付卡里的资金。”林柏东律师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项监管措施要具体实施也许并不乐观。一位美容店老板回应记者采访时说道:“发卡无非是为了迅速回笼资金,如果把预收款存放在第三方平台,这与消费者单笔现金支付有什么区别?”

对此,林柏东律师说,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他说,发卡企业最担心的便是不能及时收回资金,这时如果政府能打通一条便捷优惠的融资渠道,利用第三方机构托管的预收资金允许企业低息贷款,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的资金回收问题,也能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针对消费者购买预付卡,省12315相关负责人提醒,在尚没有一个非常可靠的预付卡资金保障体系前,消费者作为预付卡的持有人,应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尽量看好自己卡里的钱。首先,办卡时要慎重,要选择相对正规的商家办理预付卡。一般而言,大型超市、商场等推出的预付卡经过备案,很多有资金存款账户,相对安全,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管理不正规的企业或个体户发行的卡,应特别谨慎办理。其次,如果在小商家办理预付卡,最好事先了解法定代表人的信用度,也可到有关部门了解该店家是否有被投诉情况。再次,一次性办卡金额不宜过大,办完卡后要尽快消费。也可以考虑同事或朋友之间合办一张卡,以减少预付式消费的风险。

记者手记

保障预付卡安全 要从源头抓起

□谢婷

近年来,预付卡纠纷频发,一家品牌连锁店倒了,工商往往需要调解处理几百甚至上千起投诉,工作量大,而有的调解结果还不能让消费者满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源头有漏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相关法律缺失,行政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工商部门并不能干涉商家发售消费卡,由消费卡发生的纠纷,工商部门仅仅是调解处理,且调解的前提是双方自愿,如果经营者不愿意调解,则调解不成。而对经营者携款逃逸的,公安部门本可以按诈骗罪立案,但由于消费者较分散,几个人的申诉,金额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能立案。

正是由于这些监管的无力,让不良商家有空可钻,预付成了一种高风险消费方式。而要防范这种风险,当务之急是从源头上堵住制度漏洞,尽快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将个体工商户预付卡发售纳入备案,提高准入、统一审查,规范预收资金使用管理。另外,在执法上,要尽快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与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执法,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此外,预付消费纠纷有涉及群体广、单个金额不大、个别维权成本高等特征,消协也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责任,提起消费公益诉讼,切实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