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日报社举办学习全会精神座谈会

2015-11-26 07:24: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刘宝琴  
分享到: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推动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

福建日报社举办学习全会精神座谈会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推动掀起学习热潮,福建日报社25日主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就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谈体会,谋思路,献良策。

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社社长蔡小伟,省社科院副院长黎昕,省发改委副主任叶飞文,省环保厅副厅长付朝阳,泉州市委副书记周银芳,寿宁县委书记黄国璋,闽侯县县长严金官,南平建阳区委书记袁仁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等与会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先后畅谈了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收获和体会,交流了落实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

大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地区部门实际,谋划发展布局,选准发展方向,创新发展举措。尤其要在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精准扶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方面有新突破,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座谈会发言

福建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黎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我国的发展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是我们国家爬坡过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十分关键的阶段。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中国“发展起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必然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后五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着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实现第二个战略目标,也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此,保持经济的一定增长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同时,我们要特别重视解决发展水平低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如果我们仍然纠结于速度,只是为了短期的增长实行刺激政策,而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必然是继续透支未来的经济增长。面对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还是迟疑和等待,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完不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可能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财富,甚至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容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指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公平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达到了目标,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就算不上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首先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五大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

充分发挥福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

中央明确福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新时期福建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进行深化和部署,明确要发挥福建对台关系独特、海外侨胞众多、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重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使福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积极探索实施国际通行的高标准的投资贸易新规则,打造政策沟通的先行区域。发挥中央支持、政策叠加的优势,先行探索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促进人、财、物等要素的跨境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以及市场融合,建设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政策沟通的示范区。一是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先行对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进行试验,为我国全方位开放承担压力测试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推动与福建关系比较密切的东南亚等沿线国家建立政府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争取更多的沿线国家在福州或厦门设立领事馆,配合国家层面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三是进一步拓展“双延伸”政策范围和效应,推动闽港澳台更紧密互动。四是抓住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机遇,探索与东盟国家的关检合作,推动在福建先行探索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开放。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打造设施联通的重要枢纽。发挥福建区位、港口的优势,着力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现代化港口,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和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通陆达海的重要战略通道。一是争取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支持,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等建设管理方面的合作,支持境外港航企业与福建合作建设港口,鼓励福建企业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开展港口航运等合作。二是在开通厦蓉欧班列、台平欧海铁联运的基础上,继续开拓东北和西南的陆路出境通道,开通更多出境班列,推动福建成为中部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的枢纽口岸和陆海联运交汇点。三是出台相关支持措施,做大做强江阴整车进口口岸,加快厦门整车进口口岸筹建工作,促进省内口岸出入境航线的繁荣发展。四是统筹布局“海丝”航运节点,推动增开福州、厦门、泉州至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等国际班轮航线和空中航线。五是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信息走廊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合作与信息传输机制,打造便捷的信息传输体系。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贸易畅通的前沿平台。发挥产业、资源互补优势,加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东北非等地的投资和劳务、技术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设新时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先行区。一是吸引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来闽投资,投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促进产业链向高端领域延伸。在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合作。二是出台支持措施,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区位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基础设施良好、政局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建设更多的境外经贸合作和物流园区,并争取若干个园区达到商务部支持标准。三是建立企业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生产基地,重点培育一批本省跨国企业和集团,推进福建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华人华侨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总部基地。四是抓住国家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的机遇,以泉州出口加工区和晋江、南平、龙岩、三明无水港为基础,加快整合形成若干个综合保税区,加快在漳州古雷和东山、莆田涵江、宁德等地新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形成保税区群体效应。

加大金融开放和创新力度,打造资金融通的试验田。发挥福建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的优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探索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建设金融开放的区域高地。一是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的基础上,以非上市股权为主要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成为专业服务中小台企的全国性股权交易场所。同时,探索建立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股权交易平台。二是改善外汇管理服务,简化货物进出口收付汇业务办理手续和程序。推动符合条件的闽企在境外或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三是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福建侨商银行,争取丝路基金在闽设立子基金或自主组建“海丝”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四是支持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市场在东盟各国设立分中心,同时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期货交易市场。

积极推进“海外福建”建设,打造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人脉优势,深化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人文交流,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社会深度融合的重要基地。一是推动东南亚各国的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推动东盟各国政府、行业商协会和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在福建集中设立办事机构和侨商总部。二是进一步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加快闽南文化生态实验区、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载体建设,巩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三是争取将赴港澳台个人游的政策延伸至东盟地区,简化游客的出入境手续,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经济走廊。四是加强对“海丝”沿线地区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事业发展的帮扶与支持,推进青年、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友好交流,争取试点开放东盟国家劳工输入,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史迹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推进联合其他7个省区研究做好“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福建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福建省环保厅副厅长付朝阳:

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的组合方案。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等,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一脉相承,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呵护美好家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召开省委全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有效推动了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各项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建设生态美的新福建,我省成为全国为数极少的水、大气、生态全优的省份之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呵护了福建美好家园。

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在更高起点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打造美丽“新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提出要做好生态文章,切实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对照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走前列。

首先,继续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是狠抓减量促发展,通过推动改善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工程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二是遏制增量促转型,从规划布局、计划安排上严格把关新上的工业园区和项目,按照主体功能区划、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宁可项目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环保一点,同时加强指导,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力争既能增产增效又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协调总量促落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扩大排污权交易,拓展总量来源,增加政府储备,确保腾出总量空间,调节和平衡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优质项目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

其次,进一步清晰环保工作职责,推动全民参与全社会共治。一是强化地方政府守土有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建立协调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形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确保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二是强化相关部门协调共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环保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和部门“一岗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尽职履责,强化问责。三是强化企业自觉自律,进一步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强污染减排,自觉接受监督。用好排污权交易、污染责任险、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等创新经济政策。四是强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便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和社会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第三,以质量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构建环保工作目标评价、考核和追责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学制定更严格的目标责任体系,根据我省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科学构建生态环境和环保工作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实施更加精准、科学的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二是落实更严格的考核督察机制,建立环保督察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省政府季度通报会上通报的各地突出环境问题的跟踪督办,督察督办结果直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挂钩。三是推行更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要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逐步完善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第四,进一步明确原则、规范程序,形成更加有力有效的环保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化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会同各相关部门出台我省“1+6”方案,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百姓期盼相适应的环保体制机制,力争凸显福建特色,走在全国前列,与“十三五”规划同步实施。同时,继续深化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重点流域补偿机制、环境信用评价等经济政策改革,确保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强化工作合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会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四是突出项目带动。充分应用PPP、第三方治理等方式,推动污染治理工作项目化,把项目作为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载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环保项目投资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周银芳:

着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最关键的是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通过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五位一体”总体格局,着力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提高以科学理论指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引领着“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因此,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做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要提高把握大势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衡量一个地方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不高,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谋划发展的能力强不强。我们要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一个阶段、两个没有改变、五个深刻变化”这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一个阶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两个没有改变”,就是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五个深刻变化”,就是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要提高遵循规律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他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是要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要提高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第三部分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七个方面,阐述如何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具体举措,以改革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要提高凝聚合力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未来五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攻坚阶段,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最紧要的就是提高凝聚合力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要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努力消除党员干部队伍中乱作为、假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的用武之地,让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要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各方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按照省委书记尤权同志对泉州提出的“努力在全省跨越发展中继续走前列,当好领头羊”的要求,下大力气研判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泉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集思广益,确定了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的新的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两大目标,部署了“全力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致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提升文化之都软实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泉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十项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叶飞文:

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都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大目标的关键。实现两大目标要求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支撑,是形成未来新供给新动力的主要抓手。

创新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点在于创新,要营造“双创”良好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技术进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引擎,增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技改和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发展的新模式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协调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要破解“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补短板、充软体、强服务、促平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我省产业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全省产业布局,统筹山海、城乡、海陆产业发展,聚焦湾区产业和沿海沿江沿线的纵横向产业轴带,加强产业区域分工协作,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效率。

绿色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资源利用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转变,实现有限资源能源价值放大倍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放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内外联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用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深化闽港澳台侨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全球的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急需人才,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优势产业产能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企业跨国经营,拓展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共享发展是转型升级的民生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实力,带动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打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人民福祉,让广大人民公平享受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

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应贯穿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激活存量、优化大盘,创造增量、做大总量,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筑平台、促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形成特色明显、市场占优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一是产业布局力争特色集聚、错位发展。综合考虑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支撑,推进差异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石化产业集中布局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打造东南沿海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机械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商务车轿车、客车、特种专用车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四大船舶集中区等。纺织鞋服产业重点提升长乐、泉州两大千亿纺织产业集群和泉州、莆田两大鞋业集群。二是主导产业力争做优做大、强者恒强。推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推动旅游、物流、金融、文创业更大突破、规模化发展,培育成四大新的主导产业,构筑“3+4”主导产业支撑新格局。三是制造业力争填平补齐、壮大集群。主动对接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包,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重大制造业项目,推动石化上中下游双向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电子扭转“缺芯少面”局面、机械装备聚焦“数控一代”及智能制造,推动高端化发展,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产品,建成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四是现代服务业力争融合发展、高效集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更高水平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农业的物流、电商、金融、数字创意、文创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专业化高端化;着眼于消费需求升级积极发展旅游、健康休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五是传统产业力争升级改造、补齐短板。突出做强特色和改造提升,以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路径,以工业互联网创新、“机器换工”等新一轮技改提升为抓手,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绿色化转变,提高产品功效性能、品牌质量、适用性和可靠性,做优做强纺织化纤和鞋服生产基地,打造中国不锈钢新材料基地和铜生产研发重要基地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基地。六是新兴产业力争规模壮大、层次提升。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作为主攻方向,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加以突破,力争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5%,互联网经济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闽侯县人民政府县长严金官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 推动闽侯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发展要务、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五个方面工作,努力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全方位促进出口,保持经济合理较快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增长,首先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放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上。在调结构方面,主要是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及企业技改创新等领域投资,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在补短板方面,主要是加大路、水、电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乡基础配套;在惠民生方面,主要是加大教育、文体、卫生及社会保障等领域投入,增强社会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是优化投资方式。着力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投资模式,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更多进入民生领域、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推进PPP等投融资方式创新,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同时,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抓好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抓好外向型企业帮扶,争取海外订单,扩大出口规模。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拉动经济较快稳定增长。

抓融入。就是要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发挥闽侯毗邻福州新区的区位优势,完善与福州新区的交流、合作机制,深度融入福州新区建设,努力实现与福州新区产业同链、基础同网、区域同城。一是参与分工。充分发挥闽侯环城近郊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福州新区功能定位,加强与福州新区沟通联动,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协作,特别是注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努力打造新兴的现代产业基地。二是接受辐射。在发展理念、政策落实、基础设施、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融入,推进与福州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闽侯县域的全面融入、整体提升。

抓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高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创新发展。实施“三百三换三名”(百亿工业投入、百家规模培育、百企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技术换人、空间换地,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知名企业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产业迈向高端。二是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改造提升汽车、机电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集聚发展。进一步建设完善“两区三园”基础配套,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同时,新开辟高速、地铁道口经济园区、滨江高端商务园区、大樟溪畔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区,以及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等一批新园区、新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抓优势。从闽侯实际来看,对台就是闽侯的优势。未来五年,要切实把对台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密切对台交流合作,提高对台工作水平。一是在科教文化方面,加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创意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亲情互动。二是加强经贸合作方面,积极吸引台湾的项目、资金、技术等到闽侯来,促进项目回归、情感回归。同时,加强现有168家台资企业(含独资、合资)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对台服务环境,健全台企台商服务机制,推进对台经贸合作向政策吸引、环境吸引、服务吸引转变。

抓共享。坚持将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推动民生民计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一是抓好就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创业服务,提高群众收入。二是办好为民实事。每年征集、策划、生成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师大侯官附属中学、县博物馆、医大附三医院等一批教育、文化、卫生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均衡发展。四是提升保障水平。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兜底线”“补短板”等工作,增加群众保障性收入。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群众财产保护,增加群众政策性、财产性收入。五是实施精准扶贫。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扶贫攻坚,做到对象精准、项目精准、措施精准,确保有效脱贫。

中共寿宁县委书记黄国璋:

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我省《建议》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清晰路径,并具体细化为十三项发展任务,为寿宁这类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后发展县份集中回答“怎样转换发展动力、解决发展矛盾、保护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等系列问题,提供了有力遵循。

寿宁县是第一批国定贫困县、全省32个重点老区县之一。近30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得益于中央及省市领导的特殊关怀,尤其是习近平同志不论是在闽工作期间还是担任中央领导人后的始终关注和牵挂,得益于中央和省市政策的倾斜扶持,得益于省市挂钩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县28万老区人民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寿宁提出的“摆脱贫困、唱好山歌、加快发展”的殷切嘱托,矢志不渝地艰苦奋斗,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明显攀升,贫困人口明显减少,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考评居宁德市第四位、五个山区县首位,2015年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呈现争先晋位、跨越赶超的发展态势,迎来了有史以来投资强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新时期,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摆脱贫困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寿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脱贫任务比较繁重、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比较低等困难。中央和我省《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重要指示,大力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锲而不舍唱好山歌”、“马不停蹄发展工业”,致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不让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落伍。

具体地说,我们将认真实施好“12345”脱贫行动计划:紧扣“一个目标”,按每年20%以上脱贫率,确保到2020年精准识别的4075户15074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破“两个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两个重点,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户一法,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统筹“三个层面”,统筹推进贫困群众、贫困村、贫困乡镇这三个层面,采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到户”“六到村”“四到乡镇”等综合措施,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改变面貌、贫困乡镇加快发展;健全“四项机制”,健全党政“一把手”负责、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考核奖惩这四项机制,由包村领导按照“六个一”任务、包村干部按照“五个一”任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推动形成“县统筹、乡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工作格局;突出“五个精准”,突出精准找穷人、开穷方、治穷病、转穷貌、拔穷根这五个精准,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户有致富项目”思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整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