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改进行时

作为第一批医改综合试点省之一,在深化医改中,福建省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周密部署,既体现全国改革的共性,服从全国“一盘棋”的需要,又从福建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设计全省医改工作,推动医改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资  讯 

国务院要求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人人都有关!

即时 | 2017-04-14 13:52

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而此前“医联体”一词已被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医联体是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近来医疗改革还有哪些“大动作”?能让看病更便宜吗?

聚焦福建医改 药品“零差率”之变

即时 | 2017-04-14 08:56

2015年7月1日,福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药品销售加成政策全面取消,同时调整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从那时起,在医院看病,药费、检查费都有了变化,医保报销也和以前有所不同。

如今,“零差率”改革实施快两年了,群众看病是不是便宜了?医生的劳务价值有没有更好地体现?请看记者实地调查。

药确实便宜了

“药确实便宜了。”12日上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77岁的李大爷指着门诊费用结算单,很肯定地说。

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病多年,2014年开始靠服药稳定血压。他用的药有两种,一种叫“盐酸乙哌立松”,一种叫“氟伐他汀”。“我记得从前年下半年开始,这两种药都便宜了。”

李大爷没记错。“零差率”改革之前,这两种药在协和医院的价格分别是32.64元和72.53元;改革之后,同样规格、同样品牌,价格分别为26.52元和59.33元。

这样算下来一年能便宜多少呢?李大爷每半个月开一次药,每次“盐酸乙哌立松”开3盒,“氟伐他汀”开1.5盒,改革前一年药费是(97.92 108.795)×24=4961.16元,改革后是(79.56 88.995)×24=4045.32元,便宜了915.84元。

“零差率”改革近两年,群众知晓率相当高。当天,随机接受采访的10个患者或家属,全都知道药品“零差率”是什么意思。“就是这药医院进来多少钱,就卖给我们多少钱。”他们说。

医生劳务价值提升了

在““零差率””改革中,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是提高的,包括医师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儿科项目等。

去年,我省对省属15家医院价格矛盾突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又对省属公立医院三级及以上手术类共816个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

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比如在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从医28年的主任医师邱罕凡,改革前的挂号费加诊查费一共才8.3元,改革后,他的诊查费提到了25元。增加的16.7元虽然不算多,但他表示,医生的劳务价值确实提升了。

主任医生的诊查费是提了,可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如果每次开个药都要收25元的诊查费,也吃不消。我省为方便慢性病及其他重方药患者,在医院增开了便民门诊,安排了主治医师来专门开药,虽然主治医师诊查费也提高了,但比主任医师的低,这样即使是老病号,也不会因为多次开药而加重就医负担。

医院收入主体 从药品平移到服务

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必然会减少。那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怎么保持?医院又怎么实现收支平衡,继续办下去呢?

在我省的“零差率”改革中,有一个核心步骤,叫做“药价保”联动,就是药品、耗材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这样既减轻患者负担,又实现“以技养医”,同时,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调整医保报销政策。

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患者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提升“是不是变相涨价”的疑虑。

比如12日在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王女士,发现改革后她的诊查费、护理费都比以前贵了,担心这钱如果全由自己来出,即便是药费便宜了,看病也没便宜。但在当天出院结算时,她发现提价的这些医疗服务费用,医保能报销。“那确实没增加我的负担。”她说。

根据测算,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就单个患者而言,可能会因为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我省医改正在认真评估和跟踪改革成效,努力向医院收入平稳增长、收费结构逐步优化、患者负担总体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基本平衡、社会反映比较平稳等阶段性目标前行。

福建实施药品"零差率"近两年 记者实地调查变化

即时 | 2017-04-14 07:26

药品“零差率”之变

东南网4月1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福建卫生报记者 李希文)2015年7月1日,福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药品销售加成政策全面取消,同时调整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从那时候起,在医院看病,药费、检查费都有了变化,医保报销也和以前有所不同。

如今,“零差率”改革实施快两年了,群众看病是不是便宜了?医生的劳务价值有没有更好的体现?请看记者实地调查。

药确实便宜了

“药确实便宜了。”12日上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77岁的李大爷指着门诊费用结算单,很肯定地说。

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病多年,2014年开始靠服药稳定血压。他用的药有两种,一种叫“盐酸乙哌立松”,一种叫“氟伐他汀”。“我记得从前年下半年开始,这两种药都便宜了。”

李大爷没记错。“零差率”改革之前,这两种药在协和医院的价格分别是32.64元和72.53元;改革之后,同样规格、同样品牌,价格分别为26.52元和59.33元。

这样算下来一年能便宜多少呢?李大爷每半个月开一次药,每次“盐酸乙哌立松”开3盒,“氟伐他汀”开1.5盒,改革前一年药费是(97.92+108.795)×24=4961.16元,改革后是(79.56+88.995)×24=4045.32元,便宜了915.84元。

“零差率”改革近两年,群众知晓率相当高。当天,随机接受采访的10个患者或家属,全都知道药品“零差率”是什么意思。“就是这药医院进来多少钱,就卖给我们多少钱。”他们说。

在“零差率”改革中,和药价一起降的,还有部分检查费用。从龙岩上杭县来省立医院看病的章先生感觉到了。

章先生在2015年4月曾经在省立医院做过一次脑部CT检查,采用的方式是多层螺旋平扫。那时,这项检查是这么收费的:单个部位150元,使用螺旋扫描加收50%,单次多层扫描加收40%,所以他这项检查一共花了150+75+60=285元。

今年4月12日,章先生还是在省立医院复查,又做了一次同样的脑部CT检查,他发现这次便宜了——按照改革之后的收费标准,同样的多层螺旋平扫(不再单列哪些操作需要加收),单个部位“一口价”230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医生劳务价值有提升

在“零差率”改革中,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是提高的,包括医师诊察费、护理费、手术费、儿科项目等。

去年,我省对省属15家医院价格矛盾突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又对省属公立医院3级及以上手术类共816个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比如在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从医28年的主任医师邱罕凡,改革前的挂号费加诊察费一共才8.3元,改革后,他的诊察费提到了25元。增加的16.7元虽然不算多,但他表示,医生的劳务价值确实有提升。

主任医生的诊察费是提了,可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如果每次开个药都要收25元的诊察费,也吃不消。我省为方便慢性病及其他重方药患者,在医院增开了便民门诊,安排了主治医师来专门开药。因为主治医师虽然诊察费也提高了,但诊察费比主任医师的诊察费低,这样即使是老病号,也不会因为多次开药加重就医负担。

医院收入主体从药品平移到服务

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必然会减少。那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怎么保持?医院又怎么实现收支平衡,继续办下去呢?

在我省的“零差率”改革中,有一个核心步骤,叫作“药价保”联动,就是药品、耗材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这样既减轻患者负担,又实现“以技养医”,同时,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调整医保报销政策。

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患者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提升“是不是变相涨价”的疑虑。

比如12日在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王女士,发现改革后她的诊察费、护理费都比以前贵了,担心这钱如果全由自己来出,即便是药费便宜了,她看病也没便宜。但在当天出院结算时,她发现提价的这些医疗服务费用,医保能报销。“那确实没增加我的负担。”她说。

根据测算,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就单个患者而言,可能会因为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我省医改正在认真评估和跟踪改革成效,努力向医院收入平稳增长、收费结构逐步优化、患者负担总体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基本平衡、社会反映比较平稳等阶段性目标前行。

福建医改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即时 | 2017-04-13 09:54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等诸多有关医改的关键词,串联起顶层设计对医疗健康的工作部署,也切入到民众的极大关切。这种语境下,作为两年前被列入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福建,它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破题功力如何,让人关注。

热词:福建医改进行时

开展按病种收费(支付)改革、建立医保管理系统“黑名单”、实行药品阳光限价采购……福建医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就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通过药品零差率、药品采购方式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福建用具体抓手方式遏制过度医疗,引导合理就医。而把医院、医药、医保这分家已久的三兄弟聚起来的“三医联动”,不啻在福建医改“深水区”中形成三轮驱动。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切断以药补医的这个尾大不掉。此举堪称大招。

福建医改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突破,这是作为全国医改排头兵的任务使然。但医改不光是要以打破堡垒、改善制度为单一使命,而是要把它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真实获得感作为最终衡量标准。从这个语境来看,福建医改让医疗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能否被多方认可,就成了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个“多方认可”,不仅有患者,更有医生。在福建医改中,这两个群体并非是形成利益的对立,而是有着利益兼顾的“共同体”。从福建医改整体中寻找几个切入点,以此管中窥豹地看:福建省医院人员工资不再与药品耗材收入挂钩后,2016年医务性收入同比增幅3.7%;开展了100个按病种收费(支付方式)改革后,患者明明白白地掏钱……在福建医改“三医联动”的背景之下,“医院开店,医药供货,医保负责给顾客返现”的图景描绘渐成过去式,医生专心于诊病,患者难有大诊单的忐忑,医院回归自身的公益属性,福建医改带来的生动实践,已有综合推进之势,往着越发清晰的道路上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高效的医疗秩序,阳光的药品流通,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我们赋予医改的种种期待,也是百姓获得感的来源。这些愿景,有些已在福建医改一盘棋中落子有声,有些还在跨过道路崎岖的关键区段。医疗改革是远足,是登山,而福建医改的坚实足音,犹如鼓点,催人奋进。

敢当全国医改排头兵 勇做群众健康守护神

即时 | 2017-04-12 09:42

医改涉及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安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尤为关注。福建省是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两年来,我省主动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赋予福建的改革重任,敢当全国医改排头兵;始终将群众“看好病、好看病”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勇做群众健康守护神。我省在医改深水区甘当破题先锋,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医改试出了“福建方案”,趟出了“三明路径”,不仅得到中央认可,还赢得各界点赞。

热词:福建医改进行时

首先,福建医改为全国医改作出重大贡献。截至目前,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33次会议,涉及福建医改的多达3次,其中有两次听取我省及三明医改工作汇报。三明市还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提出了10件医改实事,其中按病种付费、药品购销两票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医保“六统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6项为福建首创或首试,其中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视为“三医”改革之中的“牵牛鼻子”改革。此外,我省建立“三个一”医改领导体制为全国首创,理顺了“三医联动”领导机制;我省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为全国首创,打破“九龙治水”、归并医保职能,理顺了医保管理体制……这些成功实践经验正逐步推向全国,为全国医改往纵深推进贡献着福建智慧和福建力量。

其次,福建医改为群众健康作出重大贡献。医改只有让群众得实惠才算圆满成功。2015年7月,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药品销售加成政策,破除以药养医;2016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整合医保管理职能,成立省医保办,通过医保支付手段压缩压价虚高;2016年底,我省在全国首推100个按病种收费(支付)改革,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抑制医院乱收费行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统一医保医师代码库,监控医师开药行为;我省率先在全国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压减药品流通环节层层盘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这些改革的落脚点最终都指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遏制过度医疗、减轻就医负担,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此外,我省还集中力量打通两个“最后一公里”。在农村,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组建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在城市,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双线并行,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

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医改道阻且长。我们要认真总结两年来医改的成功经验,坚定信心,统一思想,继续攻坚克难挑重担,勇于创新走前头,力争为全国医改作出更大更多贡献,为全省人民创建更好的就医环境。

相关链接:福建医改“组合拳” 打造“健康福建”


 

聚焦福建医改:将乐医务人员薪酬让人更有"获得感"

即时 | 2017-04-11 13:07

新华社福州4月10日新媒体专电 主任医师谢汉刚280600元、主治医师肖春林160600元……近期,一份医务人员的薪酬清单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份清单中,一向“迷雾重重”的医务人员收入一目了然。这不是意外泄露,而是福建省将乐县医院主动对外公开。

将乐县是医改的“样板县”。2013年施行的医疗薪酬制度改革,通过“腾笼换鸟”,挤压药品和耗材虚高价格,在不加重群众和医保负担的情况下,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的体面收入,阳光化也自然水到渠成。

“体面收入”是合理期待

“学医5年,我只想要一份合理的体面收入。”将乐县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肖春林告诉记者,科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较多,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加点,但医改前他的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

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技术服务价格”过低是重要原因。过去肖春林的一次诊疗费只有2.5元。“还不如理发店小弟洗一次头。”他苦笑着说。

肖春林的境遇并非个案。据将乐县医院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2011年,全院职工平均年收入只有3万至4万元,其中医务人员稍高,也只有4.68万元,比当年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只多不到1万元。

一方面是医务人员为低收入叫屈,另一方面却是红包、回扣等“灰色收入”让群众对这一群体颇有微词。

将乐县医院医改办主任肖少辉告诉记者,医生手上有自主开方权,厂家为了让医生多开药就给回扣。曾担任院领导的谢汉刚在将乐县医院已经工作30年,“有些医生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坦言,一般医生到了正高职称,一年收入也不超过10万元,心理会不平衡。

2012年,将乐县医院施行医改,医务人员平均收入提高到5万多元。2013年实行年薪制,医务人员平均收入一下子提高到7.46万元,此后逐年提高。

薪酬改革最大的作用是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谢汉刚说:“医疗是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现在的收入水平提升,让不少医务人员更有获得感。”“有了现在的收入,觉得有尊严了。”肖春林说,“也没人再去想七想八了,划不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绝不加重群众和医保负担”

薪酬改革的资金从哪里来?“既不能靠财政拨款,也不能加重群众看病负担。”将乐县医院院长廖冬平说,必须“腾笼换鸟”,即调整医院收入结构,降低药品、耗材等虚高价格,增加医务性收入。

“一直以来,医院的收入主要靠医疗收入和药品、耗材的收入。”肖少辉告诉记者,原来药品、耗材入院后价格有一定的加成,现在已全部取消。

据廖冬平介绍,该院2015年调整了4000多项医疗技术服务的费用,体现医生技术含量的收费得到提高,譬如手术费提高了40%左右。原来药品、耗材和医疗收入的比例是6:4,现在已经转变为3:7。

“医改前,医院要创收。没钱怎么发奖金,怎么发展?”廖冬平说,医改后,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再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挂钩,从而遏制了医务人员多开药、开贵药、滥检查、大化验和“开发病人”的行为,破除逐利机制。

将乐县医院实现目标年薪制。一方面对正高、副高及中级职称人员“限高”;另一方面又设置院长奖励金给予激励,兼顾效率与公平。新的薪酬制度主要从劳动强度、劳动风险、技术含量等方面考核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旨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一句话,就是好好看病。”谢汉刚说。

医务人员收入增加绝对不能转嫁到患者头上。廖冬平说,医院实现全病种控费,全部纳入“临床路径”,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除非特别危重的,超出控费医院自己贴钱。”

当地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价低的药品,可做可不做的检查不做。

将乐县规定,医药总收入年增长不能超过8%,一旦超过15%将对院长年薪一票否决。“现在医药增长率太高了,加重了群众负担和医保负担。”廖冬平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斩断“灰色链条”,正本清源回归医疗本原

“医务人员要走正道,做正确的事,符合医务人员的价值。”廖冬平对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深恶痛绝,“收入再低,也不能干违法的事。”但同时,医务人员收入,尤其是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将乐县医院的薪酬改革就是提高合法收入,斩断“灰色链条”,增强医务人员的“获得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记者看到,将乐县医院职工的收入全部对外公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廖冬平表示,薪酬合理化就可以实现阳光化,接受群众监督,让社会认可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有利于改善医护人员的群体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普通医务和后勤人员普遍支持薪酬制度改革。少数中层干部和知名专家则希望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薪酬改革要撬动医改,中层干部和知名专家要支持,就要解决拿多少钱合适的问题。”廖冬平认为,“在一二线城市,医务人员平均收入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三至五倍,三四线按照两至三倍比较合适。”

“可以讨论。但医务人员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在收入相对合适的情况下就应该收心、收手。”廖冬平认为,薪酬的合理化、阳光化完全可以实现,如果因为“灰色收入”太多而不愿改革,一方面要教育,另一方面就要反腐。

廖冬平等基层医院管理人员表示,薪酬改革要顺利进行,还要继续发力挤出虚高药价和耗材的水分,斩断医药集团的利益链条。

全省医改推进会举行:狠抓落实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即时 | 2017-04-11 07:56

东南网4日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2017年全省医改推进会10日在福州举行。会上,副省长黄琪玉传达省委医改第八次专题会议精神,省政协副主席、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红部署今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李红充分肯定去年我省医改工作在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深化基层综合医改、推进县域医疗集约化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她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医改工作的新形势,在医保制度整合基础上,继续努力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有所突破,要促进“药价保”深度融合,确保药品限价阳光采购顺利推进,推行按病种收费(支付)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市县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落实基层医改各项任务,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技术、协作、信息三大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人事编制分配制度改革;开展公立医院集约化改革试点;围绕医疗“创双高”工程、“补短板”和医教协同等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强化卫生与健康信息化支撑;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

李红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医疗保障队伍建设、医改宣传和医改督查,狠抓落实确保改革落地见效,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继续深化医改,力促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福建医改“组合拳” 打造“健康福建”

即时 | 2017-04-11 07:55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需要大力加快医改步伐。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比如,医院公益性定位与利益补偿问题,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再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完善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等,任何一项制度性建设,都不能孤立实施,须有多部门联动作为。

热词:福建医改进行时

因此,探索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需要面对这些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改革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结合省情实际,从体制机制上求突破,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医改“组合拳”。

明确政府责任是前提。福建秉持“健康中国”理念,将健康优先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承担起维护和促进广大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围绕国家总体要求,结合福建实际,出台了省级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到去年10月,已出台配套文件23个,综合医改和“健康福建”的政策大格局基本形成。

推进“三医联动”是关键。省医改领导小组下属的省医改办,统筹负责全省公立医院管委会、省医疗保障管委会、省卫计委的协同医改任务,强化医院、医药、医保三个方面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有效挤压药价水分,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加快医保整合进程,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理顺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包括省属公立医院院长在内的薪酬分配制度等体制机制,初步达到了财政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医院收入不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的改革预期。

落点“普惠民生”是根本。福建正是打出了“三医联动”的“组合拳”,才啃下了医改“硬骨头”,在涉入深水、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助力了“健康中国”的实现,最终提升了民众福祉。以“三医联动”的首创地和先行者三明市为例,截止到2015年底,三明市经过测算累计节约药费17.95亿元,在消除药品流通环节灰色地带,避免了医保基金的浪费,更减少了对病患者的多余药品使用,有效减轻了医疗负担,最终普惠了民生。

福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成全国医改排头兵

即时 | 2017-04-10 07:32

医改两年,我们的干货在这里

开栏的话

福建医改两年了。

两年前,我省被列入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成为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破题先锋。如今,福建已是全国医改标兵,福建医改路径影响深远。

两年来,福建医改都做了哪些事?群众就医体验发生了哪些变化?今起,本报推出《聚焦福建医改》专栏,全方位透视我省医改政策、进展和成效。

东南网4日10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先说个段子。

有这样三兄弟:老大开店,老二供货,老三负责给顾客返现。“老大”叫医院,“老二”叫医药,“老三”叫医保。

三兄弟中,老大不管钱,只管买货;老二只管赚钱,把同一种药换个包装,变成数十上百种,借老大的店卖给顾客,还跟老大约定卖得越多越贵,给的回扣就越多;真正管钱的老三,没有权力决定老大要进什么药,其任务只有花钱。

生意做着做着,老大见老二稳赚不赔,按捺不住了。他帮老二多卖药,自己还给顾客开“大处方”,做“大检查”。最终,顾客掏不起钱,老三不堪重负。

这就是咱们以前看病的真实写照。

改变容易吗?难。为什么?因为医院、药品、医保背后的主管部门都不一样,“九龙治水”有多难,谁试过谁知道。但这两年,福建还真的动手了!

咱们拿出的第一个干货,是“三医联动”。

“三医联动”,就是把医院、医药、医保这分家已久的三兄弟聚起来,让每次改革都能牵一发动全身,谁也别想隔岸观火。

看看这张图,这就是“三医联动”后的福建医改领导体制构架。

咱们拿出的第二个干货,是“医药分开”。

前面咱们说了,老大和老二搭伙赚钱,靠的就是一个“药”。斩断医院与医药之间的利益链,让医生为了治病而努力,而不是为了挣回扣而努力,“大处方”“大检查”才会消失,看病才不会不堪重负。

来看看这个图,这就是咱们让医药断链的一些做法——

●2015年7月,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药品销售加成政策全面取消。

●2015年11月,将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目录品种由2654种减少到1791种,品规由11995个减少到4917个(最终入围的1696个品种和3376个品规)。

●2016年初,在省属公立医院实施院长目标年薪制,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院长年薪由财政全额负担,使其代表政府管理医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咱们拿出的第三个干货,是腾笼换“医”。

老大、老二之间的利益链要彻底切断,靠的是家中管钱的老三。以前埋单的老三没权力进货,现在的老三有哪些能耐?来看看他正在做什么事——

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简称“省医保办”)

职能:药品采购、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管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生育保险、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等。

成立以来做的事情:

●以医保支付为手段,最大限度压缩药价虚高;

●实行药品阳光限价采购,利用药品采购、医院控费及医保各项制度合并之后的增大结余,腾出空间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开展按病种收费(支付)改革,首批明确了100个病种在省属公立医院按统一价格付费;

●建立医保管理系统“黑名单”,严打药品耗材(含进口)供货生产企业、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定点药店、医保医师等五类单位和个人的20项行为;

●建成全省统一医保医师代码库,实行医师代码省级统管,实现不合理医药费用责任追踪到个人。

这些干货分量重不重,专家是这样评价的——福建医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就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怎么解决“难”?通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组建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等方式推进分级诊疗;

怎么解决“贵”?通过药品零差率、药品采购方式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方式遏制过度医疗,引导合理就医。

福建已成为全国医改排头兵。这是对医改在助力老百姓获得感上的一种肯定。福建医改还将释放出哪些惠民利好,请关注后续报道。

本月起福建人看病按病种统一付费 先从这100个病种开始

即时 | 2017-04-09 12:58

这几天到医院看病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变化?以前看一次病要花多少钱,是要等到治疗结束、医保结算完才知道;现在看一次病要花多少钱,从你确诊开始就可以算出来啦。

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这是因为我大福建从4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行患者就诊按病种付费,而且首批就明确了有100个病种在省属公立医院按统一价格付费。

(首批病种收费标准表)

官方是这么解读的:

患者从入院开始,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诊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护理、床位、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全部明码标价,医院按标准收费,医保和患者按规定比例付费。

按规定列入“除外内容”的耗材,以及患者自愿选择单人间、双人间以及特需病房,其床位费超出普通病房标准的部分可单独进行收费,这两部分不计入病种收费标准。除此之外,医院不得另收其他费用。

用大白话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省医保患者(在职),不幸突发急性阑尾炎要马上到协和、省立、附一等省属公立三甲医院做手术,以前你知道会花多少钱吗?你肯定不知道,不仅你不知道,医院也不知道。现在你只要被医生确诊是急性阑尾炎,就可以立刻知道:

怎么样,看病终于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消费了,是不是要来点掌声?

在这里,屏山君要隆重介绍一下出台这项政策的“人物”——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省医保办”)。

医保办?这是个什么部门?医保不是人社厅管吗?医保不是民政厅管吗?不对,医保是卫计委管的吧?

都不对!去年9月起,我省已经把省人社厅管理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生育保险,省卫计委管理的新农合,省民政厅负责的城乡医疗救助等职能进行合并,更重要的是,将药品采购、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管理职能并入省医保办。

那这个医保办能为咱们做什么?屏山君再用大白话告诉你:它能帮我们看病更容易、看病更省钱。

有这么大能耐?呵呵,给你看看谁在给它撑腰——

内行人一眼能看出来,咱福建的这个医改领导体制突出一个“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而医保恰恰是“三医联动”的牛鼻子,改革先要改医保——把买药、用药、付费等环节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让“埋单”的人来管“点菜”,让管钱的人来管医疗行为。

专家评价,福建这个构架“顺顺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医改,就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怎么解决“难”?

我们通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组建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等方式推进分级诊疗;

怎么解决“贵”?

我们通过药品零差率、药品采购方式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方式“腾笼换鸟”,遏制过度医疗、引导合理就医。

咱外行人看不懂机制体制没关系,咱来看看最近医学界的权威机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

在这份排名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三所医院榜上有名。这可是我省医院首次进入权威顶级医院百强榜。能进入这份榜单,说明咱们的医疗水平确实在提升,今后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也更有底气了。

而这也是咱们福建医改这两年来为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之一。去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组队来闽,分别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帮扶合作共建协议。在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间,这些国家级医院将带来量身定制的“输血方案”,提升我省医疗技术水平,助力福建医改。

共建以来,我省3所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积极主动对接北京、上海三所医院,加快建设步伐。目前,省立医院16个专科、协和医院22个专科、附一医院9个专科分别与共建医院相应专科进行了实质性对接,国家3所医院近200余人次的专家学者专程来闽,生成了一大批的具体合作项目。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工作站落地附一医院,为神经外科患者带来高水平治疗。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患者有望在省内治愈,不要再长途奔袭到北上广,去一流大医院排长队、花大钱了。

不瞒你说,最近几年,福建医改在全国“声音很大”,大家都说咱们是全国医改的排头兵。在屏山君看来,这不仅是业内人士钦佩咱们在医改上敢啃制度“硬骨头”,更是对咱们医改在助力老百姓“获得感”上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福建医改还将释放出哪些惠民政策能量?屏山君将时刻关注,及时报道。

(via 福建日报 记者 储白珊/文 福建日报新媒体中心 陈静/制图 刘晖/编辑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

福建深化医改:医务人员薪酬提高了 患者负担减轻了

即时 | 2017-04-06 22:04

东南网4月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冯川叶 ) “我省实行药价保联动,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15家省属公立医院进行3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同步跟进报销,没有增加财政投入,没有增加患者负担……”6日下午,省医改办向社会通报近年来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记者了解到,我省自201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来,始终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医改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医改工作,初步取得成效。

“三个一“医改领导体制全国首创

“一个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医改政策制定与决策;一个领导分管卫计、医保、药品流通三医工作,并负责医改策划与统筹协调;一个组织机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称医管会),负责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具体实施。据了解,改革之初我省建立了“三个一”医改领导体制。在此基础上,加大医改领导机构的调整,形成了省医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医改办统筹协调,下设“一委两会”(省卫计委及省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的医改领导体制,使改革最关键的两个领域,即医管和医保有了组织保障。

打破“九龙治水” 整合医保管理体制

据介绍,为打破涉及医保政出多门、职能分散的“九龙治水”局面,我省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下设医保办,归并医保职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药品采购、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管理职能并入省医保办,实现医保相关管理职能由一个机构统筹,各方利益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药资金链条在一个平台上衔接。省医保办全程监管医院、医生、药品流通和服务、价格。改变了过去集中采购药品的采购方式,改为药品阳光限价采购,公开药品采购全过程,为群众减轻看病贵难题。开展医保医师代码管理,对医生医疗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按病种收费 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

医保相关职能整合后,省医保办通过医保和价格的身份,制定医保支付结算价和药品销售的最高限价,发挥了遏制药品购销领域药价虚高的作用,体现了“药价保”职能联动的优越性。

去年底,我省开展了100个按病种收费(支付方式)改革。由省医保办与医院谈判确定病种收费价格,明确了这些病种向患者收费的标准,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抑制了医院乱收费行为,从源头上缓解了医患关系。在规范的收费价格框架下,医保支付效率有效提高,医保也从管保险回归到为群众管健康的正确定位上。今年,我省还将确定600个以上病种,进一步扩大按病种收费改革范围。

改革省属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看病时医生是否有开了高价药,是否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针对患者的这些担忧,我省在积极推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医院人员工资不再与药品耗材收入挂钩,仅与诊察、手术治疗等医务性收入挂钩;制定院长考核指标,院长年薪由财政全额负担。医院打破原有的科室为单位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院长和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均有所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医院总收入较2015年增加7.52亿元,同比增幅5.75%,较上年降低5.17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占比24.82%,同比增幅3.7%。

三明打造出深化基层综合医改样板

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争人才、抢病源,市、县、乡医疗机构之间资源流动不顺畅,区域医疗资源缺乏有效统筹。三明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县县、县乡检查结果互认,并成立巡回医疗队、专家义诊团队、义诊服务队支援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医疗服务;县级医务人员派驻乡镇,乡镇对应的专业人员选送县医院进修培训;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定期轮岗交流,不但减轻了群众负担,又让群众在家门即可享受县级医生的服务。我省以三明公立医院改革为模板,强化县(区)级政府办医责任,由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技术、协作、信息三大平台。在农村,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在行政村延伸举办一个公益性的村卫生所,医保开通到村。在城市,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建立城市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新机制。

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为医改保驾护航

即时 | 2017-04-05 17:18

针对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 呼和浩特市为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了“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通过呼和浩特市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全市医疗责任保险招投标工作,由呼市地区5家保险公司形成共保体,为呼市地区申请投保医疗责任险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责任险服务。2016年呼市医调委咨询报案电话961666共接到咨询报案电话4600余次,咨询案件135起,现场调解纠纷320次,受理医疗纠纷案件121起,涉及医院42家。经医调委调解达成调解协议118起,回访满意率98%。

我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工作受到了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和自治区李纪恒书记的肯定。呼和浩特市已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地方标,在全区推广实施,为自治区其他盟市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方面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内蒙古)

莆田市组织收听收看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即时 | 2017-03-31 11:02

分级诊疗迎关键期 智慧模式成转变医疗服务突破口

即时 | 2017-03-31 07:4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主题下的智慧医疗发展正在提速。《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浙江省调研中了解到,除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创投资金以及上市公司加速布局这一领域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智慧医疗落地。而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

助力 诊疗便捷化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国内前列。杭州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杭州市逐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时源头采集、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基于智慧结算,实现了诊疗流程集约化。

此外,杭州市依托“互联网+”,推进诊疗服务扁平化,推出联通北京、上海38家知名医院的跨省转诊预约平台,病人不仅能在市级医院医生诊间预约专家,还能在跨省转诊的医院享受异地医保。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何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医院以市民卡为载体,开展医生诊间结算服务,进而延伸至医技科室和停车、院内就餐等所有收费环节,实现“全院通”的智慧结算。“以诊间结算为例,由于每个医生诊间都可以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相当于可以将全市市级公立医院原有的119个窗口增加到2188个,免除了患者反复排队缴费的环节。” 他说。

杭州市中医院负责人表示,杭州市市级公立医院推行“全自助”服务,促进了诊疗服务便捷化。记者在医院看到,大厅内设立“自助服务区”,提供办卡、充值、分时段预约挂号、查询、缴费、化验单打印等一系列自助服务。“平均每人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至少缩短1小时。排长队、挂号难问题大大缓解。此外,通过市级医院掌上‘智慧医疗’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医患网上互动,减少病人往返医院和在院内候诊时间。”这位负责人表示。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医改进入攻坚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已经迫在眉睫。智慧医疗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推进 分级诊疗迎关键期

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被称为医改“牛鼻子”,加快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和基层首诊,对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尤为重要。

作为医改试点省份,浙江省在这一领域通过实践总结了有益经验。目前,浙江全省11个地级市和70个县(市、区)政府均出台了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文件。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全市签约总人数已达17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42.50%。从签约费用看,记者在杭州市余杭区采访中了解到,责任医生按年收取服务费,签约服务费按照每月每人10元标准确定,签约对象个人承担10%,区镇两级财政共承担90%。

这一政策对分级诊疗效果明显。从杭州市数据看,2016年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达到了64.67%,转诊到省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控制在12.04%,乡镇卫生院的门急诊人次增长幅度也超过了区、县级医院的增长幅度。杭州市卫计委负责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签约服务在促进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成效,而且2016年市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基层服务能力存在“短板”,一直是分级诊疗推进中的重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遴选出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的10个县(市),开展为期2年的重点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激励奖补,并采取定向培养、岗位培训、县招乡用等多种途径,破解基层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此外,还创新探索了“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新机制,进一步激活基层机构动力。从政策效果看,到基层就诊人次的占比持续上升。2016年,桐庐、海宁、海盐等部分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超过或接近90%。

探索 取消“以药补医”专项资金

彻底破除“以药补医”,全面构建科学补偿机制,是医改重头戏。根据已经确立的时间表,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近日表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它既涉及深刻的利益调整,又涉及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是今年最难啃的“硬骨头”。

浙江省近年来围绕公立医院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实施了综合改革。

杭州市早在2014年4月1日起就开展了以实施药品零差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收入结构和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杭州市中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曾有一段时间收入大幅下滑。不过此后,在兼顾医疗服务成本和政府补助基础上,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含药事服务费)等,体现医疗服务的技术和劳务价值等措施,扭转了这一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公立医院在改革中面临的这一问题,杭州市专门设立取消“以药补医”专项资金,弥补市级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减少的收入。

此外,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公立医院目前已经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基于杭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市级医院医生工作站,嵌入电子健康档案调阅模块和影像共享模块,医生开检查单时,如果病人此前已有同类检查,将会发出提醒,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重复检查,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和时间成本。

据介绍,这项改革严格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市级参保病人在市级公立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均费用逐年下降,2014年较改革前分别下降0.24%和1.55%,2015年较2014年再分别下降2.31%和1.83%,2016年较2015年又分别下降0.50%和3.53%。

尤溪县中医医院传达贯彻全国医改工作视频会精神

即时 | 2017-03-29 17:18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医改决策部署,继3月28日上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召开2017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28日下午,尤溪县中医医院召开传达全国医改工作视频会精神专题会,院长黄道星主持会议。

会上,黄道星院长传达了党中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医改工作的总结、分析当前深化医改面临的形势及部署的2017年医改重点任务。今年是实施“十三五”医改规划、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键的一年,黄院长对医院2017年医改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医改工作要突出重点,各科室要加强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医改工作成效:一要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二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要加快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将医疗服务和控费相结合;四要继续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建立健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五要提升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

县中医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共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尤溪县中医医院办公室供稿)

1  2  3  4  5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