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督查视频会议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实现赶超目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廖丽萍 发自厦门) 一组来自厦门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60.1亿元,同比增长11.2%;境内招商引资(注册资本)3856亿元,同比增长43.9%。今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境内招商引资分别为37.6亿元和752亿元。其中,吸收外资规模继续领跑全省。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厦门梳理产业链群,着力健全机制,狠抓招商引资的结果。厦门市根据产业实际,按照扩链、补链、强链,完善上下游配套的工作思路,紧扣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完善招商机制。成立全市三大产业招商推进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精准招商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强化了各区和载体的协调,避免无序竞争和内耗。据统计,目前累计策划项目50个,预计总投资221亿元;在谈项目175个,预计总投资1899亿元。 ——拓展招商渠道。创新开展驻点招商,设立北京、上海、深圳经济联络处,制定《北上深产业招商目录》,强化对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力度,已生成23个前期策划项目、43个在谈项目和4个落地项目。 ——强化平台招商。利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工商论坛、2017厦洽会等契机,搭建投资促进平台,共促成签约外资项目52个,总投资38.04亿美元,合同外资15.8亿美元。 招商引资,重在落地到位。厦门要求对招商项目跟踪落实,细化责任到人。目前,厦钨永磁电机和正极材料、戴尔EMC、上海黄金交易所和紫金矿业合作项目、阿美亚洲区总部、士兰微和通富等46个重点产业逐渐落户。近期将全力推动华为创新中心和中软国际东南总部基地项目、京东寿险全国结算总部、神州优车、趣店集团南方总部项目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尽早签约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始终把符合产业导向、生态环保的门槛和标准贯穿于招商引资全过程,严格筛选出符合条件、投产即有实际贡献的企业,从而筛除了某些只想搞地皮不搞项目的企业。 |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发自福州) 在上月底落幕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作为东道主的福州市,收获累累硕果——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将与福州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零售、移动支付城市等领域深度合作; 腾讯公司将把人工智能诊断、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数字政务等领域的新模式、新技术引入福州; 京东集团将重点在物流仓储、云计算、大数据、跨境电商、健康医疗等领域与福州开展合作…… 在峰会期间举行的福建省数字经济招商签约活动中,29个重大数字经济项目签约,其中福州市签约项目达13个。 为何互联网巨头们如此青睐福州?从一系列产业扶持和招商引资政策中就能感受到福州的诚意。峰会前夕,福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大力支持重点企业落地。此外,还出台《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对优秀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好政策,见实效。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启动以来,以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增强了大数据产业园的吸引力。”滨海新城长乐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注册企业161家,注册资本达208.19亿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在优惠政策支持下,福州全市上下落实全员大招商、“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六大招商工作机制,积极作为,精准发力。2017年,共完成招商落地项目3511项,总投资8039.89亿元。今年一季度落地招商项目1099项,总投资2497亿元。 筑巢引金凤,好服务同样不可或缺。 福州马尾基金小镇自去年9月26日挂牌以来,已集聚181家基金类、股权投资类、资产管理类投资机构,注册总资本586亿元,基金管理规模1136亿元,成为我省私募基金投资机构最多、管理基金规模最大的区域。 优质的招商服务、落地服务、后续服务,让众多基金机构对马尾一见倾心。“我们平均两周举办一场资本与项目对接会。”福州自贸片区经济开发区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林贤华说,今后将继续提升对接服务,吸引更多基金入驻。 |
东南网5月18日讯(《茶道》杂志社 张楠 郑光生)“采茶咯!”4月19日,武夷山举办喊山祭茶仪式,意味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全面开采,迎来最繁忙的做茶季。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在武夷山市,要想给这些指标打个分数,茶产业无疑占有很大的权重。去年,武夷山区域内干毛茶总产量19900吨,茶叶一产产值20.23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在总人口23万多的武夷山市,茶行业从业人员8万多人,超过三分之一。 “岩骨花香”缘何香飘九州?记者走近茶乡一探究竟。 三产融合,走出新路子 茶行业具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源头上,它属于第一产业,经过加工生产到达消费者手中或服务于消费者时,又具备第二、三产业的属性。 为了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武夷山出台一系列举措,将重点放在促进茶叶和旅游两大品牌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升级上。其中,茶旅小镇是茶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武夷山一年的旅游人数有1000多万,主景区人数有三四百万,我们希望借助茶旅小镇项目,将这些资源更好地转化。未来,茶旅小镇不只是武夷山岩茶和红茶的集散地和消费体验地,它将汇聚中国六大茶类,打造出一个现代化中国茶都新面貌。”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顾问江书华说。 茶旅小镇项目位于武夷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内,2017年4月启动建设,总投资150亿元。茶旅小镇突出“中国茶都,世界茶源之旅”的功能定位,规划宜居养生板块、茶旅体验板块、办公体验板块以及交易展示板块。项目一期将建设茶叶交易中心、国家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会展中心,预计明年完成。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是一处相对成熟的茶旅项目,每天接待能力超过2000人次。这个占地170亩的项目以“茶”为主题,设计了很多参观点和游客体验点,2015年荣获“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称号,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9年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将茶和文化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每年观众超过70万人次。 此外,武夷山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打造1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4条茶文化旅游线路。 “控制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武夷山茶产业正围绕这“十八字”目标,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 茶山改造,做优茶品质 好生态成就了武夷山,也造就了武夷山的好茶。 今年1月,武夷山市开展新一轮违规违法开垦茶山专项整治行动,对已发现未整改或去年以后参与违规开垦茶山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这被认为是武夷山市多年来最严厉、最全面的违规违法开垦茶山专项整治行动。 武夷山到底有多少茶山?从2013年开始,武夷山全辖区范围内禁止开垦茶园。根据武夷山市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全市茶山面积总体控制在15万亩以内。 2008年,武夷山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市林业局、市茶业局就联合出台加强茶园开发管理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文件,制定了十种地形地貌区域内禁开和限制开垦茶山。 “10年前就提出‘控制茶山、保持生态’的构想,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无药无肥’在整个武夷山的推广,没有好生态就没有好质量,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武夷山的生态保护工作才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武夷山市市长谢启龙说。 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武夷山积极引导茶企业、茶农对老茶山进行生态改造,做到“头戴帽、腰绑带、脚穿鞋”,即山顶上有常绿阔叶林涵养水土,半山腰和山脚下也要有森林带分布,增强茶山水土保持能力。据统计,2017年武夷山全域共完成9万多亩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 “乡村山不见树、田不见稻、房前屋后不见菜不可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良好的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武夷山是盆栽型茶园的典范,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这一切。没有绿水青山,就不会有武夷岩茶。”江书华说。 在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片片茶山套种着绿化树种。茶山套种绿化树会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鸟儿不仅给茶叶捉虫,还给茶山带来天然肥料,虽然产量少了一些,但茶叶品质提升了,是最大的品牌效应。 品牌提升,人才强起来 生态美了,如何兼顾百姓富?武夷山人在品质、品牌上下足了功夫。 最近,武夷山市茶业局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条《2018年武夷茶采制时间、标准参照表》,刷爆茶农朋友圈。这是茶业局通过多年记录整理出的,列出20多个品种的参考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提高茶叶品质,武夷山制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样品,引导和支持制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茶产业,从根本上讲属于农业,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茶产业也会出现。针对这种现状,政府必须走在前,做产业的先驱者。”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江书华有着更多的思考。 茶叶品质提升,需要人才支撑。去年底,武夷山建立起茶叶专家人才库,经过严格资质审核、实操考核,29位茶人首批入选武夷山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型子库。 “武夷山茶叶专家人才库今后还将有针对性地建立加工型、文化型、综合管理型子库,成熟一个,建立一个。他们将成为武夷山茶行业指导的师资力量,通过培训、茶事活动等各种形式去指导、规范整个武夷山茶行业从事人员,助力茶产业发展。”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邓崇慧说。 在武夷山茶产业规划中,围绕人才建设将开展“百千万”培训行动,着力轮训100名专家人才、1000名企业管理骨干和10000名茶业从业人员。 “武夷山每个人都是茶的宣传者,每年组织2~4次的全面培训。同时,与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茶叶品种、延伸产品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邓崇慧说。 如今,武夷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40个、知名商标120个。2017年,武夷山成功申报武夷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武夷岩茶荣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近日,武夷山又传来好消息。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武夷山市筹建全国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完成后,该示范区将在专家组审核验收后,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命名。 “整体来看,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是稳步向好的。武夷岩茶的喜好度起来得慢、回落得慢,市场周期较其他茶类来得长,所以不容易培养消费者,一旦培养起来忠诚度就相当高。武夷岩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保护、正确引导、市场规范,也在于核心企业的坚守。”武夷山市副市长伍洲说。 |
东南网5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 潘抒捷 苏益纯 通讯员 李静)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如何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相关专家、学者提出建议。 “在福建,大力发展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圈,使之各自聚集一千万以上人口,这对发展福建经济有重要意义,也将推动我国东南沿海都市圈、城市带的合理布局。福厦都市圈可以很好地将珠三角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连接为华东南沿海城市带,这对福建甚至对华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带建设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溥说,推进福厦都市圈建设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身兼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李文溥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卓有成果。他介绍说,在城市化道路上,始终存在着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城镇化与发展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都市圈两种思路。实践证明,在中国,后者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他认为,建设福厦都市圈,将有效地将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有效地抑制内陆山区的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福厦都市圈,发展城市经济,将有利于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生态福建。 谈及如何吸引更多人口到福厦都市圈生活,李文溥建议,省委、省政府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有效地鼓励内陆县市人口向两大都市圈转移。同时,福厦两都市圈的政府要拿出办法来。此外,吸引全国英才来建设福厦都市圈,须先从有效吸引两大都市圈之外的本省人口开始,方能逐步推进。 “强化全省‘一盘棋’思想,以厦漳泉都市区带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这是新时期我省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闽西南城市群的合作,既有基础也有前景。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各个城市在区域协作中,要结合各自产业发展特色,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作用,形成沿海城市与山区城市深度互动对接的产业体系。”致公党厦门市委宣传调研处副调研员欧长胜说,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各城市应在探索产业研发合作、加强产业转移合作、打造自贸试验区承接载体、扩大旅游发展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合作推进和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彼此间合作长效化常态化。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变花认为,推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问题层面出发,采取新的理念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干到底,在更高站位上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解决城市之间产业合作与协调的动力问题。 |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影报道)
福能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沿海、内陆及海上大力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投产17个陆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69.4万千瓦,位居我省首位;在建风电项目6个,总装机容量39.4万千瓦。图为16日,夕阳下的莆田后海风电场项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为16日,夕阳下的莆田后海风电场项目。 |
在福州自贸片区,日趋完善的平台,澎湃的创新动力,催生出一个个物联网产业“单打冠军”,并上演强强联合的好戏——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项项研发创新测试;梳理产业链条中的一家家企业,国内领先者接连出现;来到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智慧小区,在电梯“刷脸”就能到达居住楼层、小区路灯可以自己调节亮度……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物联网产业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 目前,福州自贸片区已集聚起104家物联网企业,形成以上润精密、新大陆等为龙头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及相关配套产业链。2017年,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值达610亿元,引领全省物联网产业向千亿产值高歌猛进。 平台更完善,支撑产业创新 位于福州自贸片区的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从今年1月开始为企业提供测试服务。如今,这里已成为技术研发人员最爱来的地方。 “一项产品能否投入市场,前期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开放实验室就是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过程中测试的场所。”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副总裁孔鹏说,“目前已为3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福建东方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自主研发出“器材装备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平台”“社会单位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等产品,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谈起开放实验室,企业负责人李先顺赞不绝口:“企业落户后,实验室专门设立了项目专家工作组,对重点项目的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以及孵化等,开展跟踪对接服务,给我们帮助很大。” 自去年4月28日挂牌以来,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与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研发结构和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提供最新的检测技术和一站式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已参与20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本地物联网企业通过参与产业标准制定,持续领跑整个行业。 如今,以开放实验室为代表,福州自贸片区为物联网产业搭建的平台载体日益完善:成功申报全国第四个、省内唯一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物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片区;成立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物联网产业联盟;建设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启用;引进全国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 更高层次的产业平台,催生更加澎湃的创新动力,激发更加蓬勃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福州自贸片区通过认定的物联网企业达104家,其中上市企业达19家,掌握核心技术发明专利220多项,主导或参与20多个垂直应用领域的产业标准制定。 2016年,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值达560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三;2017年,片区物联网产值攀升至610亿元,在全省物联网产业继续担当“领头羊”的角色。 链条再延伸,形成集聚效应 福建三鑫隆信息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户当地20多年的老企业,此前一直从事传统的城市井盖生产。可现在,该企业不仅实现了“脱胎换骨”,而且一跃成为国内智能井盖、智能管网行业的领跑者。 背后的原因,是企业依托窄带物联网技术,为自己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在井盖中嵌入窄带物联网芯片,一方面可以追踪每个井盖的去向,防止被盗;另一方面,能测出井下水位,及时作出预警,为城市防抗台风、防涝排涝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三鑫隆董事长张木成说,因为技术水平领先,智能井盖系统已在国内2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在企业寻找“蓝海”的过程中,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业的链条不断得到延伸。目前,已集聚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企业,形成以上润精密、新大陆、福光数码、国脉科技、冠林科技、飞毛腿等为龙头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及相关配套产业链。 一个个物联网产业“单打冠军”,接踵而来——率先布局物联网产业的新大陆,成为国内唯一掌握二维码感知识别芯片技术的终端厂家;慧翰公司的微电子物联网传输芯片模组和车联网控制单元,在国内汽车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星云电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工况模拟测试系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参与制定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企业…… 强强联合的好戏,在福州自贸片区接连上演——知名电池企业飞毛腿公司与星云电子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电池测试系统和电池组自动化生产线,使产品制造更加快捷,也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三鑫隆公司的智能井盖,与上润精密仪器公司的传感器技术密不可分,双方携手开发出井盖安全物联网系统等。 朝气蓬勃的产业环境,产生出巨大的磁吸效应,吸引更多物联网企业向福州自贸片区集聚。去年,总部位于北京的中量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将研发基地落户福州自贸片区。 应用先一步,开启智慧生活 双手抱着东西进入电梯时,不用费力去摁楼层按钮,电梯会自动带你去家里所在的楼层,因为当你走近电梯时已经刷脸——从去年11月开始,这项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刷脸乘电梯”功能,已经在马尾名城国际小区实现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依托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优势,马尾名城国际小区成为福州市首个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慧小区。 这个智慧小区建设由中国电信牵头组织,以小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涵盖智能水表、智能井盖、智能停车、智能门禁、智能消防等13项窄带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小区示范标杆。 “智慧小区共安装智能水表1600多户、智能井盖12个,改造智慧路灯20多个。通过窄带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各类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实现小区管理智能化。”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小区居民出门在外,用手机APP就能监测家里用水量;小区的路灯,不仅可以自动调节亮度,还能实时监控噪音、空气状况等。 如此聪明、智能的智慧小区,正是福州自贸片区一家家物联网企业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一项项物联网产品投入应用,全新的智慧生活即将开启。 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物联网传输层企业的佼佼者,他们研发的车联网T-box,能通过数据采集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疲劳驾驶,降低驾驶危险性;福建智润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州市政府合作打造的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智能水务试点项目,计划至2025年投入3亿~5亿元,在福州供水管网中安装8万多个无线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可用于城市供水漏损的快速治理…… 工业生产中,物联网的智慧应用同样精彩——由闽台合资企业志品(福州)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物联网技术,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一座前所未有的智慧工厂:在生产线的关键节点植入智能感应器,将实时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大幅降低人工巡检和维护成本;具有运算和记忆功能的自动物件搬运系统,整合各类输送机,让生产更加高效灵活。 如今,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业正加速推动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凝聚起全行业的力量。 |
推进产业协作 实现互利共赢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方炜杭 何金 马悦)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的关键时期,我省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相关专家、学者结合当地实际,给出建议。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作是关键。”三明学院教授李奇勇认为,应立足闽东北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差异化特点,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而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在产业协作中找准山区定位?李奇勇认为,关键在于发挥好三明的资源优势,以特色资源吸引沿海地区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辐射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他介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氟化工为例,氟化工制品是锂电池生产等许多工业产品的“粮食”,如果从省外购入,成本高昂。三明已探明萤石矿保有资源储量约750万吨,远景储量可达3000万吨,居全省首位,约占50%,因此,培育打造氟化工“产业树”意义重大。 “近年来,三明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主产业链,山海协作成效初显。”李奇勇说,这其中,两大力量是重要推动力:其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找到沿海高校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共赢点;其二是搭建协作平台,2017年6月,全省首个由“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院校协同”的氟化工产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聚集产业力量,推动科技研发及项目落地。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金龙表示,在厦漳泉一体化过程中,泉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主动的作用。与厦门相比,泉州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目前,厦门和泉州都意识到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这几年,两地合作在安溪南翼新城发展湖里园和思明园两个“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取长补短,进展顺利,效果很好。当下,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厦门和泉州这种合作方式以及厦漳泉一体化加速推进,对提升我省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蔡立雄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产业分工与合作。龙岩应利用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大改善的机会,借助沿海特别是厦门的贸易、技术创新等优势,在装备制造、旅游、商贸、军民融合等产业上率先主动融入闽西南经济圈,全面提升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何兴明) 8日下午,邵武金塘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旭应接待了五六拨客商。不仅是他,管委会办公室的所有人都不停忙碌着。 在管委会的不远处,一个占地达5000多亩的氟新材料专业园轮廓初显。去年7月,该园区启动建设,短短10个月,旧园区永太科技锂电池新材料竣工试机,永晶科技液晶新材料、永泓特种氟硅材料等大项目、好项目顺利实施,氟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向着百亿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大步迈进。 福建帝盛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紫外线吸收剂,是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随着帝盛科技、广生堂原料药国际产业化建设项目、舜跃氟医药中间体及兽药系列项目等落地,百亿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崛起。 作为闽北工业重镇,邵武以项目为引领,既打造百个绿色产业项目,又做强百个亿元企业。 邵武的拼劲,正是南平抓项目建设的缩影。第一季度全省设区市“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南平获第三名。 南平持续开展“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千名干部服务千个重点项目”活动,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钩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七大绿色产业先行示范项目及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共100项。 缺少“大块头”一直是南平发展的瓶颈。南平市对标经济发达地区,先后谋划了“水美城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国茶旅小镇等一批具有本地优势特色、投资规模较大、可持续实施的大项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谋划生成亿元以上项目224项,总投资717亿元。 以今年的“项目突破年”为载体,南平项目建设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3832项,总投资12154亿元。福建巨电新能源大容量锂电池、武夷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一期建设2个“大块头”部分建成。武夷山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茶旅小镇、武夷新区体育中心等1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光泽县圣农第二祖代种鸡场、衢宁铁路建瓯东站基础设施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王凤山) 9日,平潭跨境保税中心(跨境O2O商场)开业试运营,入驻的国际品牌达120个,包括上千种商品品种。 这是我省首家采用跨境电商O2O新模式的商场,率先发展跨境电商“前店后仓”新业态,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直接提货”的购物新方式。 在平潭,跨境电商已成为进出口贸易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明星业态,当地政府通过补短板、重协调、推合作,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平潭制定奖补实施细则,对仓储租金、物流费用、检验费用等进行专项扶持,通过“快车道”审批模式惠企便企。 平潭还启动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全程溯源体系。此外,依托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中心平台,逐步推动台湾地区进口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信息及多业态跨境贸易电子信息预录入、申报或交换等。 在一系列举措支持下,平潭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各类业态加速集聚。目前,平潭共有电商企业79家,物流企业11家,支付企业15家,报关行7家。 其间,平潭在巩固现有的岚台客货滚装等航线基础上,开通平潭-香港、“台北快轮”等航线,培育物流黄金通道;加快仓储建设,启用全国首个集国际快件、跨境直购及跨境保税业务的“三合一”监管中心,为货物往来提供集中服务;对接知名物流商,牵头菜鸟物流等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入驻…… 解决了在仓储、物流等方面的瓶颈,平潭还抢滩境外市场。不久前,平潭“海外仓”与海南海航星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备忘录,规划打通引进台湾新鲜水果、个性化商品、美容保养等商品的新通道,计划把全球优质商品引进大陆市场。这是继去年平潭在台北港设立“海外仓”,构建连接两岸、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链后,平潭在物流仓储上新的突破。 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平潭投资态势不断向好。1—3月,平潭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进口入区货值8000万余元,同比增长424%;申报验放出区订单27万余票,同比增长145%。 如今,平潭正逐步推动“线上集成+两岸贸易+综合服务”的跨境贸易产业合作模式,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通讯员 邓书榕) 4月底,在省“五个一批”项目沙县克劳斯玛菲注塑机生产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在组装注塑机部件——电控柜。据预计,11月前可生产出首台套全电动注塑机。 德国克劳斯玛菲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在挤塑、发泡、注塑工程领域都具有领先专有技术的橡塑机械制造企业,被誉为“行业中的劳斯莱斯”。去年7月,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与德国克劳斯玛菲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打造智能化橡塑机械研发制造基地,达产后预计每年总收入可达23.7亿元。 一个迈向高端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呼之欲出。克劳斯玛菲·三明全球注塑机制造装配基地、电控柜全球供应中心及智能制造(机器人)基地对三明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在抓好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三明也做特一产、提速三产,壮大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5大特色现代农业,做优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千方百计培育“金娃娃”。5月4日,三明市召开加快百亿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把三钢集团等10家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去年初,三明在全省首先提出比项目、晒成效的工作方法,开展“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今年新春伊始,三明再度发出深化“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号召。 4月28日,沙县召开落实高质量发展和赶超战略督查会暨开展“妈妈式服务”全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动员会。“实行‘妈妈式服务’,以推‘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等‘五心’为宗旨,着力破解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表示。 截至3月底,三明市上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管理库项目3330个,居全省第三位。本年新增项目804个,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制造业项目1247个,占项目总数的37.5%。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阙小琴) 近日,国家林业局作出“关于同意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设的行政许可决定”,打通龙岩万安溪引水项目最关键环节,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修筑设施取水通过审批,这在国内属首例。 据了解,万安溪引水工程总投资11.97亿元,是龙岩市2017年和2018年15个“重中之重”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更是实现了中心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由于多方因素,该项目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此,2017年,龙岩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一名副市长挂钩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力协调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工作,使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好项目、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去年初以来,龙岩市通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筑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跨越。 5月8日,龙岩市经信委、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组织专家对龙工(福建)挖掘机公司“年产3000台挖掘机产能回归”项目进行投产评价。该项目目前月产量达到250台,已累计销售696台,达产后新增年产值15亿元以上。 龙麟环境纯低温余热发电及循环经济(协同处理垃圾)示范项目是省内第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项目,项目总投资7.74亿元,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将于本月底进行调试。“该项目投产之后,不仅可以日处理垃圾400~500吨,还可以实现不产生残渣,不污染空气,零废水排放。”福建龙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德虹说。 2017年,龙岩全市127个生产性项目完成投资269.2亿元,其中,97个项目实现建成或部分投产,完成年度计划的133.7%。今年第一季度,全市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8亿元,其中,18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亿元,占一季度目标的124.3%。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刘金通) 近日,在莆田秀屿区临港工业园,永荣己内酰胺(CPL)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其中,精制装置已完成土建部分,已安装设备157台;胺肟化装置也完成土建,安装设备160台;环己酮装置完成设备安装60台。另外,配套生产装置设备、公共工程也接近尾声。 CPL项目由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48.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能60万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预计今年6月份试生产。 永荣科技董事长吴道斌介绍说,CPL项目引进德国PE公司的先进工艺技术包,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环保清洁、流程优化完善等优点,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市场竞争力。 “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用来生产尼龙切片,其原料要从全球采购,副产品也要销往国外。”吴道斌说,如果产业链再往下延伸,就是锦纶长丝、织布面料、鞋服成品。目前,莆田鞋服企业主要从江浙一带采购原料,以后双方一旦对接上,每吨成本至少降低500元。 CPL项目还带来了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落地,中锦聚酰胺6(PA6)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2亿元,引进德国鲁奇切片设备,其中,一期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规模的切片项目,2016年1月全线试投产,年产值60亿元;二期扩建项目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规模的切片项目,今年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秀屿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志高介绍说,中锦聚酰胺6(PA6)与永荣己内酰胺互为上下游产业,上游可承接湄洲湾南岸石化产业链延伸,对接永荣集团锦江石化“己内酰胺-芳烃一体化”项目,下游可发展拉丝、加弹、纺织、印染、服装、医疗耗材等产业,与莆田市独具特色的鞋服产业相得益彰,带动形成莆田千亿化纤产业,推动临港产业发展。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杜正蓝 通讯员 郑凯) 前不久,漳州市新一轮项目准时开工。 其中,三宝钢铁耐腐蚀热轧卷板生产线,就在这轮建设热潮里正式开建。“省内目前没有热轧卷板的生产线,耐腐蚀钢板更没有,该生产线可以说是直接填补了我省两项产业空白。”三宝集团总工程师林致明告诉记者,现在三宝集团总产销量达300多万吨。 三宝集团是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福建省百强企业。2012年开始,三宝集团一度遭受了钢铁产能过剩的重创。但面对危机,三宝集团没有放弃。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对研发的投入也没有缩减。”三宝集团董事长王光文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集团先后投入研发经费达3亿多元,现成立院士工作站和精品钢技术研发中心,培养并组建了56人的技术团队,拥有轧钢加热炉烟气脱硫、HR500E抗震钢筋等18项发明专利和20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得了钢筋混凝土用耐腐蚀钢筋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作为此次开工的三宝耐腐蚀热轧卷板生产线项目业主,王光文对项目了如指掌。据他介绍,该项目于今年1月2日签约,计划征地100多亩,2月由于项目建设需要,又新增石亭镇辖区40余亩用地。金峰开发区得知此情况之后,立即协调石亭镇启动征迁,现在项目已基本完成征迁任务。“该工程能够顺利开工,得益于高效的服务保障。按照目前进度,预计今年10月份就可以建成投产了。”王光文说,这个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超百亿元,新增税收2.1亿元。 据统计,2018年漳州全市在建重点项目共561个,年度计划投资1308亿元,1—3月累计完成投资373.6亿元,占计划的28.6%。其中125个省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4%。 |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4月28日,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项目在蕉城三屿园区奠基。该项目总用地约6000亩,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近段时间以来,宁德市新兴产业捷报频传:3月19日,新能源锂电池国际标准研讨会在宁德召开,宁德时代新能源作为核心起草单位参与其中;3月23日,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宁德时代以200亿美元估值排名超级独角兽行列第六,是全省唯一上榜企业;4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宁德时代成功过会,仅用时24天,超越富士康的36天纪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宁德市30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9亿元,实现首季开门红。“我们扎实开展了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采取点面结合、专题协调、会商解决等形式,累计开工重大项目125个,总投资347.3亿元。”宁德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管理科科长姚正水表示。 抓大项目,让发展提质增速。宁德比学赶超、奋起直追,短短数年内已培育数个“个头”“颜值”“气质”俱佳的大项目。宁德先后引建了青拓系列、新能源系列、中铝铜冶炼、上汽等一批“金娃娃”项目,累计完成产业类重点项目投资1430多亿元。特别是不锈钢新材料和锂电新能源两大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崛起,正向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2017年,两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71.48亿元和358.37亿元。 同时,电机电器、化油器、按摩器、合成革、水产品加工、食用菌加工、茶叶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快转型,生物医药、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发展后发优势逐渐凸显。宁德还以装机435万千瓦的宁德核电为龙头,加快宁德核电二期、霞浦核电、霞浦海上风电、周宁抽水蓄能、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等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快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