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督查视频会议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实现赶超目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资  讯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观察

即时 | 2018-06-23 07:48

东南网6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

五天盛会,常年对接。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圆满落幕。

展会期间,共举办65场项目对接、产业论坛活动,对接合同项目2049项,总投资682亿元。中国工程院与省政府签署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合作协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与我省深化新一轮科技产业合作;9个中科院项目成果签约落地;43家新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创历年之最……

汇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6·18”正为福建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注入新动能。

聚焦前沿科技,再添发展动力

人工智能舌诊系统,能够根据患者舌部图像收集62项数据,并自动生成舌诊报告,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科学依据。18日,这一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惠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第二代产品立体综合诊断仪已进入技术和应用验证阶段,智能医疗服务云平台及配套软件、工业造型设计正在进行中,拟于今年10月份完成小批量试制。

一期投资50亿元建设的惠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同时还吸引多个国内外人工智能项目入驻。

今年3月,我省出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本届“6·18”围绕国家和我省战略部署,举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首次聚焦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应用前景,助力我省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高点。

各方发力,紧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芯片和智能制造等主要方向;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联合厦大、福大、新大陆、厦门盈趣等省内30多家单位企业,成立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龙海市、中建国际投资(福建)有限公司、省招标采购集团共同打造“6·18”龙海人工智能科创小镇,重点引进“6·18”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上海明匠智能、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莆田学院与台湾亚洲大学签约共建半导体的生物芯片平台;

落地福建的全球首家商用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开源平台DL4J研发公司Skymind公司,联合华为发布Skymind在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并计划与省电子信息集团云计算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与美亚柏科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和战略合作……

瞄准前沿、聚焦重点,本届“6·18”有针对性地邀请项目资源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展,邀请两院院士等境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合力破解产业高端发展技术难题,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聚焦产业链创新,激发各方活力

我省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再获丰硕成果。18日,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毫米波阵列开关芯片研制及产业化技术”与“GaAs器件模型大信号验证及噪声参数验证”两个项目开展合作。

“根据我省打造东南沿海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及增芯强屏的战略部署,我们投资控股福联集成电路公司,加快推动列入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项目的福联砷化镓、氮化镓项目建设。此次通过与合作方强强联合,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PIN芯片,同时促进行业自主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打造‘中国芯’贡献力量。”省电子信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届“6·18”,以“建设新福建国企当先锋”为主题的国企创新馆首次高调亮相,集中展示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借助“6·18”平台,省属国企集中发力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投资集团子公司闽投配售电公司与晋江市安海镇签订了100兆瓦级储能项目电站试点示范项目投资协议,这一国家级科技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锂电池储能电站,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省电力设计院合作研发与投资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运后将在全省以及全国推广,为福建省发展储能产业链奠定基础。

省招标采购集团一举对接了“PPP项目大数据平台建设”、“6·18”龙海人工智能科创小镇等6个项目,成功引进安川首钢机器人、北京明树数据科技、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中建国际投资(福建)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伙伴。

省属国企和民营企业产销对接会,省属企业与省工商联会员企业全面对接,在多个领域签订战略合作。海峡科化与三明科飞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合作开展新型民爆产品研发、生产与应用,进一步夯实我省民爆行业竞争实力。

本届“6·18”,找准我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环保、健康养老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高端人才集聚入手,构建大平台、引进大成果,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聚焦金融服务,资本对接发力

18日,工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建国脉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授信金额达50亿元。工行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国脉集团从事的车联网和基因测序生物科技业务代表着当前新经济发展的前沿方向,市场前景广阔。我们拟通过与国脉集团建立紧密型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全链条、全口径金融服务,支持国脉集团抢抓‘数字中国’发展机遇,深度布局产业链,迅速做大做强。”

当天,福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对接会上,21个产融项目现场集体签约,签约金额达270亿元。

金融活,经济活。本届“6·18”,积极推动银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保险、产业基金等多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创新发展。

推出“6·18优选板”,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力为“6·18”重点对接项目的落地转化提供金融支持。

“福建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6·18双创云平台”互联互通,进入全面合作及资源共享新阶段。

“6·18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此前已投资12个创新型项目,投资额近10亿元。此次,又与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开展战略合作。

科技金融专场推介会,人保财险福州市分公司与多家中小型企业签订承保意向书,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普惠金融成果推介会,多家银行发布服务民生补短板信贷政策和服务乡村振兴方案。

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成果对接会,招商银行、中国人保、银河证券福建公司与1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借力“6·18”平台优势,兴业证券利用资本市场引进各类资源投入福建市场,开发和储备了一大批优质合作项目,此次又现场与福顺微电子、云脉教育、海峡兴业金融服务等对接合作,签约金额超过24亿元……

金融资源与科技等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将为福建创新驱动插上“金翅膀”。

福建日报评论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即时 | 2018-06-18 07:25

——祝贺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隆重开幕

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今天在福州隆重开幕。此次盛会是在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重要时刻举办的,对于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16年来,“6·18”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福建模式”,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项目生成的重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动能。特别是近年来,“6·18”聚焦产业链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前瞻性布局,聚焦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从制约发展最关键的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建立产业分析推进机制以及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打造系统创新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放管服”改革,成为政府转变职能、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本届“6·18”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突出,亮点纷呈:突出创新重点,展示大数据与物联网发展、石墨烯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养老等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等新产业成果;突出创新导向,设置创新创业馆、一带一路馆等,集聚科技资源,推动新技术应用;突出赶超战略,展示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助力新福建建设;突出资源对接,通过举办系列论坛和对接会,促进多平台共建;突出展会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线开展技术咨询与交易,推动线上线下活动深度融合。本届展会将继续强化对接,着重抓好项目落地、精准对接、平台建设和资本服务等工作,把项目对接各方面工作做实,促进发展水平提升。

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赶超目标的关键。我们迫切需要通过“6·18”平台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坚持以用为导向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产业与科技的对接机制,做好项目跟踪服务,有效集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以办好“6·18”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胆先行先试,推进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着力转化科技成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着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机制,汇聚更多优秀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供给效益,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

预祝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圆满成功!

【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院省携手,创新资源化为产业动力

即时 | 2018-06-18 07:24

东南网6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企业搞研发缺乏足够科技力量,而科研院所搞研发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有没有什么机构可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提供动能?

2016年3月,省科技厅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同成立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中心,中科院派出专职干部以科技副职形式挂职省科技厅,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和省科技厅成果处开展相关工作。作为中科院与福建合作的重要平台,该中心成立两年多,推动中科院系统22个研究所的100多项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并支持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和福建企业合作项目91项,资助金额6000万元,带动投资近10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后能为福建企业新增收入超20亿元。

牵线搭桥,让企业精准对接项目

去年7月,全球首条固态全贴合智能平板生产线在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投产,生产线采用的固态胶全贴合等4项发明专利技术,填补国内外该领域空白,新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产品原料之一的OCA(固体光学胶)因被国外公司垄断,只能依赖进口,成本高。

“对液晶屏,行业通常使用水胶,触控屏和显示屏有间隙,防水、防雾、防尘成了难题,亮度和清晰度也不够,要让二者完全贴合,OCA不可或缺。”欧浦登董事长卢璋说,去年第十五届“6·18”省科技厅对接活动中,通过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牵线,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与公司签约,计划三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高透光率的OCA。目前,已进入小试产阶段,透光率、雾度和耐老化性能都与进口产品相当。

中科院STS福建中心为企业对接中科院牵线搭桥,构建院地合作桥梁和纽带,扮演了促成成果转移转化的红娘角色。“STS福建中心一方面联合设区市科技局深入企业梳理产业和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组织调研中科院研究所搜集成果,并组织策划成果推介、交流和项目对接会推动产研合作。”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吴颖说。

据统计,成立两年多来,STS福建中心已分批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到中科院20多家研究所开展精准项目对接,先后邀请100多名中科院专家到福建推介成果,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福建企业搭建对接中科院研究所的桥梁,已推动中科院系统22个研究所的100余项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

精心策划,以项目促产业升级

如何让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动力?

STS福建中心围绕福建的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挖掘和策划项目。2016年,中科院在福建实施中科院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省财政当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配套项目专项的形式,推动院省合作项目落地。

围绕不锈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省科技厅联合STS福建中心组织企业走访中科院金属所,联系金属所和福建物构所专家调研企业,举办稀土成果推介座谈会,促成福建青拓镍业有限公司、福建青拓特钢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福建物构所“稀土在耐热不锈钢中的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合作。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中科院STS区域重点项目给予200万元支持,省科技厅支持300万元,我们企业自筹2500万元。”青拓集团研究院院长江来珠说,借力高端院所智力成果,加上项目计划的资金支持,项目进展很快,成功试制了100吨309S稀土耐热不锈钢热轧板材。产品高温蠕变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显著提升,并开展310S稀土耐热不锈钢的品种开发等工作,试验取得很多成果,为项目后续实现高品质稀土耐热不锈钢品种开发及其产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STS福建中心常务副主任邱超凡说:“中心与中科院科发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和设区市科技局交流和协作,根据福建产业需求和企业技术需求,确定重点支持领域。”2016—2018年,中心分别重点围绕光电、高分子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共支持中科院研究所和福建企业合作项目91项,资助金额6000万元,带动投资近10亿元。

借力高端合作项目,企业活力迸发。福建坤彩、福建天马科技、福建阿石创等3家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功在A股上市,晋江国盛等2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聚集资源,建设科技服务网络

去年3月,福建和中科院签订新一轮深化科技合作协议,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的作用,吸引更多中科院技术、成果在福建应用转化。

为推动建设覆盖全省的科技服务网络,STS福建中心联合中科院海西育成中心,根据需要启动若干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分中心或中科院海西育成中心分中心建设。目前,莆田、泉州、三明等设区市的分中心筹划推进中,按“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科技服务网络。

据悉,分中心落户的设区市将设立专项配套经费。以莆田分中心为例,除每年运行经费外,每年将安排1500万元的专项配套经费,支持中科院成果在莆田落地转化,将进一步放大中科院STS计划在福建实施的示范效应。

“科学院不能只满足于拿几个项目,要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瞿荣辉表示,将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多个项目、多方合作,打造创新生态,更好地为福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中科院STS计划在福建实施的引领作用,联合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选择和福建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研究所,且相关领域有强烈的产业和技术需求,推动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落地,通过项目点上的突破带动中心建设,促成更多中科院成果落地。

记者点评>>>

福建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少,但企业技术需求旺盛。近年来,我省致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吸引全国的科技成果来福建转化。随着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对核心先进技术的旺盛需求与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推动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福建?中科院STS福建中心作为中科院与我省合作的重要平台,创新服务,推动中科院科研成果与企业、产业实现精准对接,在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有专家认为,当前,应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入手,加快打造枢纽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综合性大平台,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来“金凤凰”

即时 | 2018-06-14 08:33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6·18”“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平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应用,助力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结构优化、脱贫步伐加快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 通讯员 赵红)

强化对接,让特色产业加速发展

5月10日,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和南平市政府联合主办“6·18”对接日——闽产道地药材产学研对接会暨第二届全国重楼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双世遗”武夷山和“中国生态食品城”光泽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智民等行业顶尖专家参会并作主旨演讲。

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止痉止痛、消炎杀菌、凉肝定惊等功效,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的重要组成味药。目前,野生重楼处于濒危状态,大面积人工种植已初具规模。

福建承天金岭药业有限公司在光泽建立了重楼、黄精等大宗中药材万亩示范基地,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乡(镇)、村开展中药材种植。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泽已成为华南地区重楼的重要主产地,除了地处武夷腹地、闽江源头的优越生态地理环境,他们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运用独特的林下种植技术,生产的“华重楼”品相好、有效成分含量高。从重楼的育种、种植到采收期,按九年测算,如管护得当,亩均年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人工种植也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亟待解决,‘6·18’对接日将加速科技成果与‘华重楼’的精准对接和转化利用,加快推进光泽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上述负责人说。

立足推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7月,“6·18”组委会办公室整合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的创新资源,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举办20多场“6·18”对接日活动,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互动,推动创新成果与资本、人才、政策的对接和转化。

协同创新,助贫困地区增收

“这个智慧菇房可自动调节温湿度、通风换气,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日新增产量1.6万公斤。”上月底,首届中国食用菌大会在“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召开,面对全国各地上门取经的企业,古田福泉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泳春表示。

在“6·18”协同创新院食用菌(古田)分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福泉鑫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真姬菇产量提高20%,企业效益提高近一倍。

“以前种菇凭经验,现在有了科研支撑,采用‘统一菌种,统一配方,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栽培方式已由经验型变数据型,企业也由技术引入变技术输出,外省一些企业还专门交学费来学习。”程泳春说。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多处于边远山区,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我省发挥“6·18”协同创新院产业技术分院人才集聚作用,组织专家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调研、诊断,帮助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食用菌(古田)分院建立了“教授专家+企业技术员+学生”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使古田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进入系统化、简单化、数据化、智能化时代。当地企业食用菌产业服务辐射到三明、龙岩和南平等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0多家企业,有力带动了各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机械装备(福州)分院先后对4个地区1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56家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及技术诊断,并建立产学研用联盟制度,分地区组织专题培训及技术咨询培训,落实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引导企业利用本地资源发展高、专、精、特创新产品。

资金倾斜,促科技扶贫项目落地

13日,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绿源果业有限公司水果基地,早熟的初夏绿梨挂满枝头。

正在查看果园的公司总经理傅兴安介绍:“这是2015年替换的新品种,果型好,味道清甜,本身抗性强,此外,我们采取人工、生物除草和生物防治,实行可追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初夏绿梨新品种引进棚架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于去年“6·18”签约,被省发改委列为当年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获得40万元补助。

建宁县生态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盛产莲子、黄花梨、猕猴桃等。建宁县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点,通过“6·18”平台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技术、资金支持力度,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通过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开展紧密型科企合作,我们成功选育并种植了初夏绿梨、锦绣黄桃、黄金猕猴桃等新品种,并开展绿色种植,带动当地300多农户发展生产。”傅兴安说。

据悉,为提升科技扶贫水平,2013以来,省发改委“6·18”项目成果转化资金持续加大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支持力度。其中,2016—2017年安排5825万元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7个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6·18”对接产业化项目。目前,107个项目开工率100%。今年,为增强扶贫实效,又整合省级预算内投资资金8050万元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恒申之路

即时 | 2018-06-14 08:12

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长乐一家民企三十载坚守实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延伸突破,终成近300亿企业,既壮大自身又惠及全国同行业——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初夏时节,连江县可门开发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项目正持续发力,这就是由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去年7月投产的全球最大的聚酰胺和己内酰胺一体化生产项目。

发力,既为了自己,也为了行业。

为自己:申远项目将助力其母公司恒申集团补齐短板,在全球锦纶行业率先打通“己内酰胺—聚合—纺丝—加弹—织造—染整”全产业链。

为行业: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将改变我国高端己内酰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恒申用了整整30年。这其中,让“己内酰胺梦”照进现实,就用了十多年。

“创业30年,我就执着干一件事——搞实业,做纺织化纤。世界化工行业的领头羊德国巴斯夫,始终是我学习和不断追赶的目标。2017,恒申年产值286亿元,争取十年内产值突破千亿元,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的巴斯夫’。”恒申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建龙激情未减。

借势登高 爱拼敢赢

陈建龙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改革开放初期,长乐得风气之先,针织厂遍布沿海乡镇。

1987年,陈建龙办起蚊帐厂,“从挡车工、机修工到销售员,我什么都干过”。伴随长乐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他的事业步步登高。

进入新世纪,他敏锐察觉到,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工程材料等领域的原料——锦纶(俗称尼龙)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缘此,2003年3月,他创立长乐力源锦纶实业有限公司,斥巨资大胆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巴马格纺丝设备,正式挺进锦纶行业。“当时一套设备要数千万元,国内没人敢用这么贵的,长沙锦纶厂等国有企业大多还在使用国产老设备。”

敢为人先,力源越办越好。因为,先进设备与技术为力源赢得巨大的成本优势:一吨锦纶产品,力源的生产成本只有2000多元,竞争对手仍要8000多元。

“能超越曾经的偶像,就是因为我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种设备更新和技术变革,对国内锦纶行业来说是颠覆性的,同行随后纷纷跟进。”陈建龙说。

2005年10月,他又创立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规模渐大,但烦恼仍不少——锦纶纺丝上游(切片)产业链缺失,被人扼住咽喉。

“2009年以前,中国大陆锦纶企业基本都从德国巴斯夫和我国台湾地区进口切片。我想做聚合切片,改变这种局面。”陈建龙说。

2008年3月,力恒登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为长乐首家上市企业。随后,投巨资上马20万吨聚合项目。奋力攻关,终有斩获。2009年9月6日,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聚合出第一粒半光锦纶6切片。补齐上游短板,他们从此告别受制于人的历史。

不仅如此,规模优势、就近配套优势凸显。当时,国内多数锦纶企业一条生产线每天只能生产30吨~50吨切片,而力恒一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200吨,而且可以立马运往附近的工厂加工成锦纶纺丝,大大节约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成本。

2010年6月,陈建龙发起成立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并整合力源、力恒等企业形成恒申集团。

打通“聚合切片—锦纶纺丝”产业链,恒申在中国纺织产业基地——长乐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很多企业纷纷跟进上聚合项目,国内锦纶聚合由此快速扩能。一定程度上,恒申在聚合领域的成功,带动全行业升级,推动国内锦纶行业发展。

挺进上游 突破垄断

规模做大,但陈建龙仍有心头之痛,这就是昂贵的生产锦纶的原料——己内酰胺。长期以来,己内酰胺被德国巴斯夫等几家国际化工巨头垄断,国内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70%。

卖方市场的垄断和强势,留给陈建龙刻骨铭心的痛。“我们不是拿着钱去买,而是去求,求他们卖给我。有一次在浙江萧山开己内酰胺会议,轮到我讲时,我只用一句话概括当时买己内酰胺的感受:‘天天当孙子,没有一天当儿子’。”他回忆道。

怀着悲壮的心情,他立下要做属于自己的己内酰胺的誓言:“这辈子如果突破不了己内酰胺,我就对不起这个行业。”

梦想起步。2013年3月,恒申落子连江可门开发区,总投资400亿元,建设申远新材料项目,计划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年产100万吨的聚酰胺一体化项目。

延伸产业链,挺进上游,技术是关键。恒申紧抓机遇,把握住欧债危机、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等契机,历经5年艰辛谈判,终于与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的荷兰帝斯曼达成协议,后者提供最新的HPO plus技术及相关生产工艺。

对接世界最先进技术,让申远一出发就站立高点。“HPO plus技术在国内南京帝斯曼公司成功运用并投产,比较成熟。这奠定了申远发展的技术基础,让我们一起步就能生产出高端的己内酰胺。”陈建龙说。

申远落地之后,产业链招商效应显现。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紧随而来,投资4.2亿美元建厂,为申远项目提供氢气、合成氨等工业气体。早先入驻可门开发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可门电厂,特地进行供汽改造,为申远提供低压蒸汽。

数年梦想,四年苦干,一朝开花结果。2017年7月,申远一期年产40万吨聚酰胺(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试投产,一个月内,两条生产线一次性开车成功。“我从事这一行20多年,像申远这样两条生产线一次性开车成功,全球同行业从没有过。”曾长期在南京帝斯曼任职、现担任申远项目总监的谷俊说。

经近一年的调整、完善,申远一期项目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今年,两条生产线可以实现满负荷运转,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将上马二期工程。”申远公司总经办特别顾问刘棋官说。

这个大块头投产后,对提速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全国纺织化纤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对项目所在地连江县来说,通过舞动申远这个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有望崛起。紧邻申远,下游企业——总投资57亿元的恒捷实业,可就近承接己内酰胺生产锦纶6聚合切片。恒捷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100亿元。

对福建及全国纺织业来说,同样意义重大。过去,国内高端己内酰胺产品依赖进口,仅长乐一地每年的需求量就达60万吨以上。“申远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100万吨高端己内酰胺,使国内锦纶企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陈建龙说。

对恒申来说,申远投产更是打通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聚合、纺丝、织造等六道产业链,极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行业话语权。

今年5月,恒申的己内酰胺梦想更加坚实。荷兰当地时间5月17日,恒申签约收购Fibrant(福邦特)己内酰胺及相关业务(原帝斯曼己内酰胺业务),交易完成后,恒申将拥有全球最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

对陈建龙来说,攀登无止境。目前,恒申正在两头出击,谋划延伸产业链:向上延伸,联手世界500强企业,挺进石化领域;向下延伸,拓展己内酰胺在工业薄膜、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应用。

耕耘纺织行业30载,在成为世界500强的逐梦路上,陈建龙激情不减,步履不停。

厦门自贸片区:降企业经营成本 增政府服务效率

即时 | 2018-05-30 07:32

降企业经营成本 增政府服务效率

东南网5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周宝勇)

近日,厦门市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优势,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连续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做大做强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方案》《厦门片区拓展国际集拼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厦门自贸区管委会、港口管理局、发改委、厦门海关等部门共同打出“组合拳”,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标箱,全球排名比上年提升1位,至第14位。2018年,厦门口岸平均放行时间为84.83小时,排全国十大口岸第4位,较2017年压缩22.2%。目前,厦门口岸的政府性收费已为大陆沿海主要港口最低的城市之一。

按照各项工作方案,至2018年底,厦门自贸片区将切实有效地规范厦门口岸非政府性收费情况,力争降低非政府性收费20%,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1/3。同时,积极建设东南亚国际集拼中心,以港务物流国际集拼业务试点为突破,争取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口岸。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平台建设方案》,厦门将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对台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平台。

找准瓶颈,市场化破题

不久前,厦门口岸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全流程阳光服务”清单正式发布,该服务向企业推出涵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信息的阳光价格清单,并通过进一步压缩和合并相关收费项目,使口岸常规收费项目的整体价格降低了30%。

“全流程阳光服务”由市场主体——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推出,从非政府性收费部分切入,为进出口企业的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空间。据初步估算,这一举措的实施,每年预计可为厦门口岸的企业节约进出口成本约3000万元。

“厦门口岸外贸进出口收费按收费主体分为政府性收费和非政府性收费,其中非政府性收费占比超过90%。”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7年7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同市财政局、港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研究出台政策降低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等,每年为外贸企业新增减负近亿元。然而,由于政府性收费在整个口岸收费的占比较小,对收费调节的作用仍不够突出。本轮降本增效工作,厦门找准突破瓶颈,将侧重点放在规范引导非政府性收费部分,制定相关方案,从源头助力降本增效落到实处。

以“全流程阳光服务”为发力点之一,厦门自贸片区在充分调研市场和企业的基础上,由港口、商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港口、货代、船代等行业协会强化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厘清收费种类、费率,参与发布行业收费参考价指导意见等工作,形成市场化联动发展合力。

同时,建立分管自贸试验区和港口的两位市领导双牵头、各口岸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争取厦门口岸台湾、东南亚货物过境运输和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口岸,加快相关要素集聚。

“降本不是无限度地将收费降到最低,而是遵循市场规律,寻求企业效益和降费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并通过对标先进,追求横向的比较优势。”厦门港口协会会长、厦门自贸片区专家库顾问陈鼎瑜介绍说。目前,厦门港口协会的110多家企业正以龙头带动的方式,推动降本增效。


搭建平台,智能化加速

在繁忙的厦门自贸片区东渡港区,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集装箱车穿梭往来。过去,集装箱车通过码头闸口,全部流程要依靠人力完成,每个闸口都要专人值守,车队还常常因为等待调度排起长龙。

如今,借助国内首创的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即可实现全港物流信息无缝联接,码头闸口由人工交接查验转为系统自动识别,司机只要扫码,车号、箱号、箱况、重量、司机信息等就会被一一采集,随后闸口控制系统生成的单子会为司机“指路”,并自动放行。

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将每辆车的通过时间由原来的96秒压缩到26秒,通过效率提升了3倍。目前,平台已对接12家船代、48个堆场点、物流企业459家、注册车辆9530辆,每年可为港口物流生态圈参与方节约成本1.28亿元。

“降费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提高港口的通关、物流效率,以及服务水平,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平台化和智能化为抓手,片区正着力打造智能港口。

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该平台实现了船舶进出口岸、跨境电商、一般货物报关报检、港区货物进出和转关货物等口岸主要通关业务的“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直接服务各类口岸外贸企业近6000家,日均处理单证26万票,平台报关率99%、报检率100%,数据申报简化率达33%,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船舶申报时间由原来的36小时缩短为最快2.5小时。

“与过去相比,现在企业在‘单一窗口’平台上便可预约海关查验,也可实时查询状态,待港区接受申请并调柜完毕后再安排人员至现场配合海关查验。企业在海关和港区间往返的次数由原来的4次缩减为1次,每次可节省查验环节人工耗时2小时。”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有限公司物流处经理刘亚红说,作为一家在厦门扎根了十余年的外商合资企业,企业的产品出口比例达到了80%,“降本增效”带来的通关贸易便利化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先行先试,信用化护航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企业物流、通关等方面的作用,是厦门自贸片区推动降本增效、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又一创新探索。

目前,厦门已上线港航企业社会信用管理平台,建立基于企业地理定位的简捷明了的可视化港口信用管理平台。采用管理部门考核与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相结合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水路运输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7年厦门港225家港航企业中有104家被评为AA级企业,成为首批厦门港“守信红名单”。

变信用等级为“政策红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去年7月,厦门片区率先在全国实施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此次服务承诺将惠及每年进出口厦门港的数千艘集装箱班轮,包括船舶直靠保障、船舶作业效率保障、拖车进出场效率保障等多项涵盖集装箱码头作业的最核心内容。

比如,承诺为正常窗口时间范围内抵港的船舶提供泊位直靠服务;承诺进出场拖车平均提/卸箱服务时间低于30分钟;在船舶作业效率保障方面,当单船次装卸量越高,码头承诺的作业效率越高等。服务承诺首次引入补偿机制,形成承诺闭环并落实到具体船次,创新了码头作为服务供给侧为客户提供单边有利的模式,集装箱承运人满意度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借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我们也在探索建设厦门口岸服务经营企业收费透明公开平台。”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以透明化的机制倒逼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经营服务,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将是推动降本增效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有助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总结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取得新成效

即时 | 2018-05-25 07:12

东南网5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严顺龙)5月9日起,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分别率领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先后分两个阶段,在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工作检查。5月24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总结会在福州举行。

于伟国在会上说,此次工作检查,突出“实际、实质、实效”,看亮点、学经验,晒实情、比实绩,摆问题、明举措,达到了“比学赶帮”的目的。总的看,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效、迈出了新步伐、创造了新亮点。

于伟国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一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理念思路转过来、让能力本事跟上去,坚持系统观点、突出问题导向,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贯穿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二要突出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工程和专项。着力转化科技成果,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机制,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三要强化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大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提高产业项目比重,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降低企业各类成本,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四要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控制企业杠杆率,强化政府债务监测,加强住房信贷管理,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五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六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先行先试,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取得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落实好党中央赋予福建的改革试验任务。

于伟国说,要坚决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部署,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赶超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要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全省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唐登杰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相互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办法,进一步提振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目标。要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用足用好“六区叠加”政策,深化开放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府服务”水平。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双高”培育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区域协作,推动一批重大协作项目落地见效,促进全省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赢发展。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汛备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领导崔玉英、王宁、雷春美、胡昌升、刘学新、裴金佳、梁建勇、周联清、王洪祥、苏保成、檀云坤、杨贤金、郑建闽、魏克良、杜源生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对各地去年以来工作进行了点评。各地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办法。会议还对省直有关部门工作进行了书面测评。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平潭:招商引资加速度

即时 | 2018-05-23 09:04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王凤山 发自平潭)

5月初,由杨丽萍导演的大型舞台剧《平潭映象》在云南省大剧院公演,该作品以平潭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演出前,平潭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及招商项目(昆明)专场推介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现场推出了冷链物流集散配送中心、自驾游房车营地、台胞主题酒店等7个成熟的招商项目,吸引近200名企业界人士参加。

依托“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良好的资源和政策等叠加优势,平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软环境,带来“硬”动力。

近年来,平潭先后在北京、台湾、香港、武汉等地开展产业精准招商推介,吸引众多金融类金融、旅游康体文化企业及大型总部企业等参加,吸引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考察并入驻平潭。

仅2017年,平潭与中船集团、清控集团、通号集团等2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1340亿元。

其间,平潭还依托创业合作对接会、“9·8”投洽会等,不断加强旅游、物流、金融等产业政策推介。同时,采用招商小分队,广泛收集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叩门招商、“点对点”项目对接。此外,平潭还充分借助协会、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等进行招商引资,推动“闽商回归”和“岚商回归”,实现“以商招商”。

从2015年起,平潭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2017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及考核办法》等文件,通过量化考核兑现奖惩,进一步释放招商活力。

推陈出新的招商方式,实现平潭产业从零散式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粗放招商向精准招商的转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潭为企业投资、企业成长提供很好的营商环境,在行政审批、项目投资、商事登记等领域一直坚持先行先试,财税优惠政策兑现实行‘快车道’审批办法,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副局长唐宁说。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南平:精准招商强引擎

即时 | 2018-05-23 09:03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李典利 发自南平)

一只只废旧矿泉水瓶被搅碎成片,经过干燥、热熔、过滤、纺丝等十多道工序后,化作一束束亮丽长丝。近日,记者在位于松溪县的福建闽瑞环保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四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可与蚕丝相媲美的纤维成品很快被打包运走。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再生纤维领域的龙头企业、全省行业小巨人领军企业,也是南平市高成长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不仅如此,它还助推上下游共30多家企业落地或计划投资松溪。

闽瑞公司董事长陈兴华告诉记者,松溪县主要领导每年都会利用春节、清明等节日,组织乡贤举办茶话会、招商会等,还多次登门拜访,动员他回乡投资。2012年,他毅然回乡创业。

近年来,南平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引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取得较好成效。2017年,全市新引进总投资超亿元合同项目369个。今年1—3月,全市新引进合同项目87个,总投资164.9亿元;全市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61个,总投资63.4亿元。

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南平市注重突出“一把手”招商、“专员”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环境招商等6种工作方法。

今年1—3月,南平市累计推进“一把手”重点招商项目91项,促成签约47项。

南平市选派47名招商专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团队作战与单兵作战相结合,在厦洽会、茶博会等重要招商节点,开展精准招商。结合在外闽北籍企业家从事的行业情况,有针对性地筛选出符合乡贤企业投资条件的项目,并借助异地商会开展以商引商。

南平市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出台了《南平市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南平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九条措施(试行)》《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等扶持政策。特别是成立产业基金,采取轻资产招商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三明:绿色为牌精招商

即时 | 2018-05-23 09:00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发自三明)

“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是把传统产业推倒重来,而是加快转型升级。”三明市主要领导表示,三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带队,积极对接,倾力协作,引回一批具有三明特色的好项目;围绕四个新兴产业,有的放矢,精准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把手招商,以绿色为招牌——

“酵素生产对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此前我们已考察了几个县作为备选。”让福建省玉源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思明下定决心到三明投资,是因为去年8月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招商会。会后,将乐县县长温毅与他促膝长谈,一一列举优势,不足也没有避讳。

“招商引资急不得,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将乐经济开发区副主任赖顺荣说,此前有不少企业有意进驻经济开发区,均被拒之门外,只因不符合发展定位。选择玉源春,除了看中其高成长性,还在于项目需要大量当地农产品,对延伸农业产业链意义重大。

绿色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2017年,三明市成立工业、农业、林业、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央企省企民企等招商项目工作组,建立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和项目联引流转机制,全市招商“一盘棋”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链招商,变资源为产业——

近日,在永安泰启力飞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散热器进行压铸成型,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

泰启力飞是三明引进的石墨(烯)产业龙头企业,今年将启动二期扩产并进行智能化提升,预计产值将突破2亿元。

三明是全省石墨烯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已初步查明全市石墨储量约140万吨,预计远景储量1亿吨以上。以“做长、做深、做优”石墨和石墨烯产业链为目标,目前三明已落户相关企业6家。

“按资源往产业走的思路,重点围绕石墨(烯)、稀土、氟化工和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策划一批产业链招商项目。”三明市商务局局长张建林表示。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龙岩:引入活水促增长

即时 | 2018-05-23 08:57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阙小琴 通讯员 苏冠生 王发祥 发自龙岩)

前不久,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带队赴北京考察京东集团总部,双方就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智慧景区管理、全域旅游战略合作等方面达成投资意向。

去年以来,永定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一把手”负总责,带头走出去,用心引进来,打开了招商引资新局面。

当下,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参与招商工作在龙岩各县(市、区)已经成为常态。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赴外招商共计39次,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85.34亿元。

引进项目,重在落地。今年1月,总投资6亿元的福建福思科技激光显示项目首期生产线顺利投产运营,这对加快武平激光显示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董事长刘美鸿表示,该项目从签约到首期生产线投产仅花5个月时间,得益于武平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

记者从龙岩市商务局了解到,2017年龙岩全市新签约投资项目247个,总投资790.0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3.5%。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81个,总投资757.5亿元;投资超10亿元项目25个,总投资378.76亿元;生产性项目212个。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59个,总投资385.44亿元;新竣工超亿元项目60个。

今年1月22日,新罗区与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特种机器人东南产业基地举行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50亿元;2月12日,新罗区与龙岩红炭山健康养老基地举行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45亿元;4月23日,连城县举行福建连城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及相关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达产后产业园每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税收达5000万元以上……

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如同一股股活水,浇灌在闽西大地上,化作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龙岩市将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深化招商引资措施、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漳州:有的放矢抓招商

即时 | 2018-05-23 08:54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陈辰 薛敏灵 周志荣 发自漳州)

日前,漳浦县委书记戴平忠带领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奔赴上海招商。出门前,他反复交代:“出去招商,心里一定要亮堂堂,项目对接要精准,对哪一些产业、项目客商能够落户漳浦,都要仔细分析判断,有的放矢抓招商。”

得知国内领先的大型投资集团——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有意向投资漳浦的消息后,戴平忠与集团负责人随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洽谈,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该集团将参与漳浦的新型城镇建设。

而在龙海,总规划占地面积逾5000亩的金龙汽车龙海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中。

“龙海有一个建设中的汽车产业园,已有正新轮胎等汽车配件上下游产业。根据产业布局,我们进一步引进了金龙客车。”龙海市招商中心主任陈少华告诉记者,有了准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早在金龙客车开工之前,龙海就为客车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预留了2000多亩土地。

谋定而后动。龙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林香娣等人带队赴福州,围绕客车产业链延伸开展上下游招商。“项目还没开工时,招商难度比较大。现在,金龙客车开始建设了,相关配套企业就打消了顾虑。我们要趁热打铁,快速把握招商节奏。”林香娣说。

通过洽谈,特锐德电气、厦门三龙达胶业、苏州震科汽车部件和郎格智能车等四家金龙项目配套相关企业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今天引进的项目结构,可能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漳州市商务局局长曾建新告诉记者,“漳州市上下摒弃‘漫天撒网、广种薄收’的思维,关注一批在全国标准品牌、企业产值、市场占比、科技创新等方面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并且出台扶持措施,比如漳州市《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对引进龙头企业和增资扩股等三种项目,按年度实缴注册资本金的1%,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泉州:引资引智兴产业

即时 | 2018-05-23 08:52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通讯员 杜天祥 发自泉州)

近期,由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实施承建的福建省智能制造创新创业能力平台建设项目,吸引了来自多个省份的10多个智能考察团队。

据了解,该平台与泉州华宝智能科技联合研发了硫化鞋自动成型自动化生产线,1条智能生产线可减少一半的生产人员,50条智能生产线可创造1.5亿元的产值;与晋江力达机械联合开发的全自动磨边机,每年可为终端客户节省人力成本1800万元;为嘉泰数控科技开发的3C钻攻中心专用数控系统,为企业节省支出90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的部分样机或生产线,为行业累计带来经济效益8亿元。

这是泉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生动案例。

发展新兴产业,项目是关键。项目来自哪里?靠策划、靠招商!为加强项目招商力量,泉州市政府三位副市长分别担任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三个区域的招商工作小组组长,加快项目推介,引资引智。

泉州市发改委主任陈文堃告诉记者,泉州各级各部门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思路,认真跟踪分析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公司、央企、省属国企、上市企业、知名民营企业的战略扩张动向、投资趋向,找到双方共同的战略点和合作契机,加强对接洽谈力度,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

得益于强招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泉州。

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和人才尤为重要。泉州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机器人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的高端人才;联合中科院等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成立福建(泉州)半导体科技研究院,培养半导体专业研发人才;推进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院建设,培养石墨烯研究开发人才。

去年以来,泉州市新引进项目323个、总投资2031亿元,为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莆田:金银谷里好风光

即时 | 2018-05-23 08:48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朱崇飞 发自莆田)

4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秀屿上塘银饰小镇特色主题馆亮相会展,成为艺博会人气馆。如今,上塘已成为继深圳、义乌后的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产品涵盖银饰、金镶玉、寿山石雕等5大系列3万多款,年产值70多亿元。

“北高黄金人遍中国,中国黄金城建北高。”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在莆田实地检查时,北高黄金珠宝产业园园区负责人如此介绍未来蓝图。黄金珠宝产业园是北高黄金珠宝小镇的承载核心,于2015年正式动工,占地3.2平方公里,建成后与相邻的秀屿区东峤镇“上塘银饰小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携手助推莆田“金银谷”崛起。

巢已筑,迎凤来。莆田市主动出击,市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招商,把莆籍黄金珠宝商团“引回家”。去年7月,莆田市委市政府在深圳举办全国金银珠宝界精英联盟招商推介会,李建辉市长带队并推介了金银珠宝产业发展招商项目,现场签约10个,总投资209亿元,吸引近百家莆籍珠宝企业回乡投资。

金银谷引来金凤凰。目前,金梦楼珠宝、和美珠宝、万迪珠宝、东方金鼎珠宝、永泰丰珠宝等160多家生产企业入驻,并于5月中旬完成入驻装修;产业园西区正在对接深圳金仟禧珠宝、黄金码头等生产企业入驻,两家龙头生产企业正在装修设计中;老凤祥11家(莆商)省代拟抱团入园投资;中国黄金、周六福、周大生董事长洽谈意向入园投资。

面对大好局面,北高珠宝产业园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陈劲群对园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项目第一期经过未来3年培育,珠宝制造产值可望超过50亿元,综合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第二期再经过6年发展,制造产值超过200亿元,综合销售超过1000亿元。”

据了解,莆田将立足“黄金珠宝特色小镇”,把金银谷建设成为高端品牌集聚、时尚文化浓厚、研发创新强劲、商业模式独特、产业生态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全球金银珠宝第一镇,打造中国珠宝行业的新地标。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宁德:产业招商激活力

即时 | 2018-05-23 08:45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发自宁德)

今年初以来,宁德市重点围绕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以及生物与新医药、海洋等新兴产业及县域其他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力引进产业链高端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宁德市在谈及新签约项目327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新签项目119项,总投资392亿元。

根据《2018年宁德市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今年宁德招商引资预期目标10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招商预期目标500亿元,当年签约项目履约率50%以上。

宁德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围绕招商预期目标层层分解和督促,其中对重大项目,“一把手”要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查、亲自抓落实。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根据招商工作方案,宁德将依托新能源科技、宁德时代两家龙头企业,对接引进锂电池供应链等项目;依托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对接引进不锈钢下游精深加工项目;依托中铝宁德铜冶炼基地项目,对接引进铜箔、铜带、铜板等精深加工项目。

今年,宁德市加大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招商。截至4月中旬,首批35家新能源汽车供应商企业已落地上汽宁德基地配套园区。在海内外闽商回归项目对接会上,宁德市对接项目19项,总投资197.6亿元。

宁德市委书记、市长郭锡文表示,依托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的同时,还要注重以龙头企业吸引龙头企业的方式,推动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发力高质量发展。比如,上汽集团乘用车项目落地宁德,龙头企业时代新能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宁德市正通过青拓集团吸引另一龙头企业到宁德投资发展。

与此同时,与宁德市异地商会、海外侨团、旅外乡亲社团联络互动,加大“回归工程”对接招商。宁德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也多方奔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为扩大招商引资,宁德市政府将签约项目履约率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其中签约项目履约率考核按照“当年签约项目履约率50%以上,上年签约项目履约率80%以上”标准进行考核。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