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督查视频会议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实现赶超目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资  讯 

福建:绿色发展,让“高颜值”与“高素质”齐头并进

即时 | 2019-01-23 07:36

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如何打通?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如何齐头并进?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过程中,福建一方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动能转换机制。

正在推进中的连江县黄岐半岛人工海藻场项目,被认为将重构连江海洋养殖生态。按照规划,这片5000余亩的海域,将投建3个片区的人工藻场、13个单体人工鱼礁、2条深水养殖网箱养殖带。

“连江渔业根基深厚,从业人员近20万,鲍鱼产量占据全国三成份额。”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会长吴永寿说,长期以来,当地无序、落后、粗放的近海养殖模式,为海域生态渔业发展埋下隐患,为此,当地谋划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型。

可深远海基础建设投入不菲,钱从哪里来?连江县决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我们通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摸清生态家底,并通过价值核算与价格评估,确定海域资源的交

易底价,之后导入金融与资本工具,开展融资。”连江县发改局副局长张晟表示,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构建“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到资本”的价值链条。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引发社会资本的关注与参与。海上装备领域的领跑者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带着业内首创的智能化深海鲍鱼养殖平台“振鲍一号”与海鱼养殖平台“振渔一号”入驻,首开机械化养殖先河,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引导渔民参与。当前,近2000户渔民与振华达成合作意向。

连江县是省发改委确定的全省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之一。共同被列入试点的还有永春县与长汀县。按照改革方案,永春将探索建设全域生态综合体,并计划构建生产产品交易“三级市场”,形成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化路径;长汀将着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形成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路径。

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指向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构

建绿色循环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在厦门市、武夷山市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探索建立水、森林、湿地、海洋等各类生态系统的价值核算方法,形成山区、沿海不同类型地区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在量化“金山银山”价值体系上取得突破。经过核算,2018年,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1210.6亿元和2219.9亿元。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福建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做好“减法”,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努力降低服装、食品、制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对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严格的能效、物耗监管。”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76%,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8.2%。同时,福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8年全省完成煤炭去产能210万吨,3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55.4%。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引导作用得到强化。“我们率先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中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省发改委相关负责

人表示,当前,全省绿色融资余额达2426亿元,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110多亿元。

做好“加法”,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2018年1—11月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4.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二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014年,福建取消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的34个县GDP考核重点,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质量、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武平县在列。

没有GDP考核的压力后,武平专心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工业提速换挡,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者居上;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以“武平黄金百香果”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农业势头正劲。

为培育更多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福建将从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中的山区绿色发展带,选择龙岩、南平为试点,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探索以生态产品为要素的产业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势,培育壮大循环型生态绿色产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绿色新动能。

厦门178个项目集中开工

即时 | 2019-01-22 07:29

东南网1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21日,厦门市各区和环东海域新城等重大开发片区分别举行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629亿元的178个项目动工建设,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涵盖主要产业链群、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

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将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福祉增进发挥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全市进一步形成大抓项目、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当天,海沧区厦钨年产4万吨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捷太格特新增生产线及配套工程、金达威维生素A油和维生素D油的产业化、中鲨生物医药港生产厂区、佳浴陶瓷、新阳西中学等21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厦钨项目总投资达32.6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

福建省造林绿化实现开门红 已完成造林10万亩

即时 | 2019-01-22 07:29

东南网1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21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已完成造林10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1%,力争一季度完成70%以上。

为加快推进春季造林绿化,我省年前将2019年全省植树造林任务全部分解到县(市、区),并于今年1月初将2019年省级财政造林绿化补助资金安排下达各地。省林业局组织各地尽早落实造林地,提前做好林地清理、整地挖穴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林地准备超过一半。为保障造林绿化苗木需求,全省培育造林苗木1.55亿株,培育绿化观赏苗木13.1亿株。同时,组织各地结合科技下乡活动,派出林业技术服务团,深入林区开展造林作业设计、树种选择、密度控制、科学种植、管理养护等指导服务。

去年,我省共完成植树造林120.8万亩,占任务的120.8%;今年全省共将完成90万亩的植树造林任务。

亚太地区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在福清下线

即时 | 2019-01-21 22:52

东南网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今天上午,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时刻,位于福清江阴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简称三峡产业园)内的金风科技首台6.7MW(兆瓦)机组下线,这是亚太地区已投运的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154米,一台风机可满足约两万个家庭用电。

1月21日,金风科技首台6.7MW机组下线,这是亚太地区已投运的最大海上风电机组。

这个机组下线标志着三峡产业园由招商建设向建设运营转变,园区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形成并具备生产能力。金风科技达产后年产能150万KW(千瓦),产值约100亿元。

据介绍,除了金风科技首台机组下线外,江苏中车工厂的电机、中水电四局工厂的结构件也将陆续于今年第一季度下线。1月21日当天,中国西电集团、三峡设备公司也签订入驻三峡产业园意向协议,届时入园企业达到七家。

自2017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三峡产业园建成了7.5万平米厂房、6.3万平米办公生活区;首批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8家国内外厂商的14台大容量海上风机进入科研测试阶段,已为福建省提供了2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永春轻纺鞋服产业焕发新活力

即时 | 2019-01-18 09:13

东南网1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姚德纯 苏福彬)15日,在位于永春县桃城镇的福建晋昇中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熟练地操作着。

去年,该公司成功重组了濒临破产的福建翔升纺织有限公司,稳定好工人情绪,做好生产衔接。新年伊始,重组后的新公司正式运营投产,让这家老厂重新焕发新活力,实现开门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目前正加紧采购设备,将新增建设1条生产线,可年产1000万米坯布。

近年来,永春县承接沿海轻纺鞋服产业转移并进行转型升级,该产业已成为永春首个超百亿元的产业,2018年实现产值约256亿元,同比增长14%。据永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县引进的飞羽、超泰、雅丝特、金安、泰达等一批纺织企业将于近日正式投产。此外,永春还全面推动纺织鞋服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广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引导产业向技术研发、品牌带动、标准引领、核心制造等方向发展。

【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平潭潮涌 岚商回归

即时 | 2019-01-18 09:12

新年伊始,“岚商回归”成了平潭最热门的话题。推出招商项目、出台精准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平潭释放多项红利,吸引越来越多岚商回乡创业,参与平潭开放开发建设——

东南网1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

不久前,平潭人林官贵回到家乡,代表朗廷酒店集团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签约,双方将合力打造国际顶级奢华酒店品牌和适合国内外商务人士及“银发族”退休退养的智慧社区,项目总投资逾8亿元。

“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岚商的努力进一步加快国际旅游岛的产业配置,实现项目共赢、产业共赢、发展共赢。”林官贵说。

经过多年的开放开发,平潭在“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的指引下,实现“旧貌换新颜”,从偏居一隅的海岛县一跃成为“现代化+原生态”的海岛新兴城市,为岚商回归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去年9月,平潭实施“大干120天 打好七大攻坚战”,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提振干部精气神,以产业培育为主线,促进项目快落地。在此基础上,平潭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权力网上运行等方式,优化产业项目引进机制,释放改革红利。

为优化招商环境,平潭大胆改革,建立“一口进、一口出”机制,并成立实验区岚商回归办公室,抽调专业骨干与岚商对接。为加快项目落地,平潭实施产业项目定期会商机制,每月集中调度解决投资选址难、用水用电难、审批核准难、政策兑现难等问题。此外,平潭还全面推行公共服务“一窗通办”、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打造更加开放、宽松、透明的投资软环境。

得益于此,去年12月28日召开的岚商回归创业大会上,400多名岚商济济一堂,共叙乡情、共谋商机。当天,平潭推出涵盖旅游文化康体、新兴产业、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和当地传统产业的多个项目,颁布了涉及民营经济、海运业、建筑业和远洋渔业的扶持新政,精准发力,吸引产业资源聚集。

与会岚商热情高涨,用行动诠释“回乡创业正当时”,现场集体签约30个项目,投资总额逾218亿元。

欣喜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远洋渔业岚商代表卓新荣代表华商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平潭国际海洋生鲜智慧产业园的协议。该项目拟选址平潭澳前片区,预计用地270亩,总投资额15亿元。

卓新荣说,平潭针对远洋渔业发展出台的新政,扶持力度大,覆盖范围广,不仅体现了政府对远洋渔业的重视和支持,更能看出平潭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长远布局。

在平潭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岚商回归兴业,是历史的选择。为此,平潭启动“岚商回归创业工程”,鼓励岚商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反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等多种形式回岚投资兴业,让海内外平潭英杰成为平潭开放开发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分享者,成为推进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2019年,众多岚商项目将开工建设,为实验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岚商回归将进一步促进平潭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平潭新一轮开放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国庆假期福建省实现旅游收入252.41亿元

即时 | 2018-10-08 08:28

东南网10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7日,记者从省旅发委获悉,今年国庆假期,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6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52.41亿元,同比增长31.0%。

受门票降价利好等多重因素拉动,全省重点景区均迎来大量游客。纳入监测的25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9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累计实现门票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古田会议会址、泰宁旅游区、太姥山、永定土楼、武夷山等景区接待游客增速分别为35.6%、32.1%、19.9%、12.2%和10.8%。同时,文旅融合广受追捧,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7天累计接待游客102.04万人次;乡村旅游热度不减,漳州十大美丽乡村平和县霞寨镇高寨村7天累计接待游客3.85万人次。

创新高!国庆四天武夷山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

即时 | 2018-10-06 09:19

东南网10月6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徐大崇)国庆黄金周第一天,武夷山接待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其中景区共1.75万人次,比增20.74%。据统计,10月1日至4日16时,武夷山全市共接待游客28.1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3%,其中,主景区接待游客15.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

  走在武夷山景区大王峰山脚下,碧绿的草甸绿意盎然。

在景区宋街上的“英伦时光”民宿前,业主邱华文告诉记者,宋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武夷山发展全域旅游,今年以来像“英伦时光”这样致力于休闲旅游的驿站增加了许多。“9月底,我们民宿在南平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主会场做了重点推介,现在黄金周见到效果,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绘至沓来,连老外也被吸引了不少。” 邱华文说。

  景区宋街上,游人如织。英伦时光民宿里,情调优雅,旋律悠扬。

3日上午,在始建于唐代的武夷山万年宫三清殿前,“朱子文化进景区”文化惠民演出正在举办。其中,既有改编自朱熹诗词的《观书有感》情景表演和仿宋斗茶表演,又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等活动,引起众多游客围观叫好。

另据记者了解到,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10月2日当晚演出增演至四场,接待游客8227人,刷新了单日接待人数的历史记录,较去年同期增幅4.02%。记录仅保持一天,第二天就被打破,10月3日演出仍为四场,接待游客8588人。

《经济日报》点赞厦门翔安农村宅基地分配新模式

即时 | 2018-09-14 10:18

  翔安在全省率先开展按照“四统”模式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张天骄 摄)

在翔安,有一种房子,叫“四统房”。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瑞声 余庆东)对外界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的这一名词,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却再熟悉不过了。这种亲切感,最终源泉无非在于其与大家基本生活的关联度。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简称“四统”。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省国土资源厅认为:翔安区“四统”新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而近日,这一创新性举措更是受到了《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关注。9月12日的《经济日报》在乡村振兴专版上发表大篇幅文章,将其誉为“福建省农村住房整治的破冰之举”。

这一幢幢整齐的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翔安的大地上拔地而起。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里,探寻其中的秘笈以及“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翔安经验。

初秋的晨曦刚刚为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东北角的一处洋溢着鸟语花香的居民小区镀上一层金色,周边便开始闹热起来。许阿姨穿着一身清爽的运动服,特意前往楼房边上的慢行步道上晨练,作为大嶝退养渔民的她,曾经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从杂乱不堪的民居,搬到这样现代化的高楼里。

这四幢小高层也许并不能十分强烈地吸引来来往往的游客们的眼球。但是,它却在全省新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中画上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这是翔安第一个“四统房”,也是福建省农村住房整治破冰的航船起航的地方。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

以大嶝为原点,现在,“四统”模式已在翔安辖区内的欧厝等11个社区进行复制推广,1922户村民将在这样的新小区里,喜笑颜开地开启他们崭新的生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呼应民意

改革创新寻求突破

“八山一水一分田”,厦门农民的这一调侃背后,实质是对人多地少矛盾的无奈。“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宅基地僧多粥少”,“民宅违规长高长胖”……由此衍生的,自然是尴尬的乱象。

“有的家庭住宅面积足够大,仍有大量土地可用于申请宅基地;而有的家庭人均住宅居住面积仅几平方米,虽符合批地建房政策规定,却无地可申请。”昨日,即将搬进双沪“四统房”的居民老陈向记者透露了一番“掏心窝”的话。

回望过去的那些日子,双沪社区一位干部同样感慨万千。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至2013年间,双沪社区共获批宅基地32宗,而实际需求为129宗,缺口达97宗,占比高达303%。宅基地供给“僧多粥少”,新房建设杂乱无章、村庄道路拥挤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遭遇瓶颈。

打破农村宅基地占有的固有模式,集中统筹使用全村宅基地,尽可能实行均衡分配,保障全体村民均等享有宅基地的权利,翔安区委、区政府在思索,在谋划,在行动。

一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农村宅基地建设分配“四统”新模式,呼之欲出。

2014年,同样一种笑容,挂在了大嶝许多村民的面庞上。在这一年,翔安区以大嶝街道双沪社区为试点,正式开启了用“四统”模式解决农村社区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孜孜探索。

通力合作

“六个转变”改写农村住房建设

“180平方米的石板房内挤了16口人,兄妹们都想申请宅基地自建房,但无奈十几年都批不下来。”昨天,大嶝居民许丽金回忆起多年前的场景,破涕为笑:“往后的日子好了,我们也将从住房困难的‘村民’,真正变成共享城市生活的‘居民’。”

这样的变化,正在或即将发生在翔安区的千家万户。然而,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翔安区在全省第一个“吃螃蟹”,考验的也是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

“居民自愿、社区主导,政府指导、部门支持”,这一原则贯穿在“四统”模式落地的全过程,大嶝双沪社区,成了这艘改革航船的起航地。昨日走入这里,楼房内谈笑声依稀可辨。据称,这4幢楼,每幢11层,每户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可解决83户住房需求。

“一期刚建,就有不少人来打探:二期什么时候动工?”在双沪社区负责人的眼里,这个小细节,折射出了一部分村民住房观念的转换——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对搬进新居民小区的热盼。

实质上,其间的牵引力,还来源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紧装修新房的老林,憧憬着这样的一个上午:提着从社区超市买来的菜,来到文化活动室与棋友们下几盘棋,到党群活动服务站唱一会南音,再到“一墙之隔”的养老服务站做身体检查。他断言,有了这么好的配套服务,生活会很惬意。

“每平方米才2000多元,周边的商品房至少得两万多元呢。”人们口中频频提及的“好政策”,不用说,就是翔安区的“四统”新模式。

“四统”的背后,一个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国土、财政、银行等部门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积极配合的坚实格局显而易见。

——在审批上,由“一户一宅”向“集中建设”转变。

——在办证上,由“批地”向“批房”转变。

——在资金上,由“农户出资”向“抵押融资”转变。

——在建设上,由“个人自建”向“国企代建”转变。

——在协作上,由“单部门为主”向“多部门联动”转变。

——在决策上,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

这“六个转变”,环环相扣。其中的每一个,都在用改革创新的大手,翻开翔安、厦门乃至福建农村住房建设的新篇。

“更大的转变,在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大嶝街道相关负责人指着双沪“四统房”配套建设的24间共1600多平方米的店面告诉记者:接下来,这里将引进无污染、不扰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既能解决小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难题,又能够让店面每年为社区集体创造30万元的租金收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创新思路

改变“两难”实现“双赢”

福建省首个手续完整、合法的农村“四统房”建设试点项目,如今已经进入外界的视野,成为备受瞩目的农村住宅项目建设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

以往“政府为难、群众困难”的“两难”,变成了“政府达意、群众满意”的“双赢”。这里集中建房,不但保障和满足了近百户村民的住房需求,缓解了宅基地供需矛盾,还改善了乡村面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数字——80%的土地利用效率,而老百姓“一户一宅”的梦想,也随着分散在双沪各个角落可供批准建设的零散宅基地的集聚,被定格成现实。这块17.6亩的农村住宅建设用地上崛起的现代化小高楼,成了村民们幸福的新家园,更演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靓丽一瞥。

乡村振兴!其实,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翔安农村宅基地建设分配“四统”新模式,也为当前该区摆在重中之重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添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项项新计划新进展“浮出水面”:翔安辖区内11个村庄已提出开展“四统”建房的意愿,涉及用地约495亩,新店镇欧厝社区“四统”建房已取得农用地转用批复,大嶝田乾社区也已启动“四统”建房前期工作……

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点亮的不仅是农村住宅建设的新里程,更与我们这个新时代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央企落子 布局福建再生资源产业

即时 | 2018-09-14 09:33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8月8日,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三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这是由国投福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项目,占地195亩,总投资4亿元,现已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此举标志着,央企国投集团进军我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取得重大进展。

淘金“城市矿山”需要环保担当

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报废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废纸等,随着生产能力与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涌现。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城市,正成为一座座永续利用的“城市矿山”。城市废弃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城市矿产”,其回收再利用不仅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事关如何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型城市的重大问题。

根据有关机构分析,2022年再生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9200亿元。

以报废车为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2020年将超过2.7亿辆。按照理论报废率4%计算,年报废汽车量将达到1080万辆。仅考虑废旧材料回收价值,到2020年,报废汽车行业的市场空间在350亿元左右。

据业内估计,到2019年福建省汽车保有量为695万辆,按照全国理论报废率4%计算,全省报废汽车将超过27万辆,实际拆解量约为12.51万辆。

报废车拆解与利用市场巨大,可拆解与利用能力却相当落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拆解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拆解作业不规范、不环保、不节约等现象,价值大的零部件被回收,价值不大的就丢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而且,现有企业经营模式和价值实现形式都不适应社会发展。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因历史原因形成集回收、拆解、破碎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重点不突出,企业仍以销售废钢铁为主要盈利目标,忽视零部件的附加值,零部件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巨量的垃圾资源与落后的处理利用能力,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老大难问题。

是否解决垃圾分类与高值化利用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建设好文明城市的问题,也关系到能否满足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问题,同时还关系到能否抓住未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机遇的问题。

我国即将进入垃圾强制分类的新常态,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垃圾处理需求日益迫切,环卫市场或迎爆发式增长期。这不仅是巨大的商机,更是恢复绿水青山的社会责任所在。后知后觉者,仍被垃圾围城所困;先知先觉者,抢滩布局,加速进入再生资源产业抢占先机。


挖掘“城市矿产”拟树行业典范

正是充分意识到“城市矿产”的巨大商机与央企的社会责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剥离煤炭资产,从挖煤矿转向挖“城市矿产”,从产出污染转向解决城市污染源,勇当转型探路者,进军再生资源产业。

2015年8月,国投集团与福建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与筹划准备,2017年6月成立国投福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福建资源”),由国投集团下属的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本1亿元。这是落地福建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首家央企。

以“城市矿产”为主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国投福建资源建设城市矿产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完善城市矿产回收体系,深化再制造产品销售与快速配送体系,最终形成集回收处理、材料利用、回用及再制造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城市矿产循环利用产业。

体现高起点、大格局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中心,多点辐射”。“一个中心”是以福州连江为核心基地,建设一个引领行业规范、技术先进、设施完善、高附加值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其目标是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级以至国家级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同时,公司计划将福州中心的电商与线上物流平台落户于仓山区;“多点辐射”是在三明市、南平市以及厦漳泉三市等地适当的位置设置多个地方区域级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重点发展布局合理、技术和环保水平领先的城市矿产项目,成为国内一流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通过“纵向产业延伸,横向耦合共生”的市场运营模式,国投福建资源实施“合纵连横”“强强联合”,逐步整合福建省内城市矿产企业。现已完成福州物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南平市天永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收购工作,并与三钢闽光合资设立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由国投福建资源控股。

进军城市矿产行业,国投福建资源选择从废旧车辆综合处理及再生利用切入,因为这个市场蕴藏巨大的商机,具有极大的价值空间可挖掘。

“作为央企,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有责任有义务来做标准、立标杆,引导整个行业规范化发展,进行精细化管理。”国投福建资源总经理王茂荣说。

“产业闭环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废品回收利用要物尽其用,做到‘吃干榨尽’。”王茂荣进一步介绍,报废车辆进入园区后,通过现代化、自动化技术工艺进行拆解,分门别类回收再利用。废钢、玻璃、塑料、轮胎、纤维等五大项,只要能直接用得上的,就通过福州中心的物流系统配送到全国需要的地方去。对于不能直接利用的,就在园区里制成半成品,如废钢铁加工成炉料卖给三钢公司,玻璃破碎加工后售给汽车玻璃制造商,塑料制成颗粒。轮胎破碎处理后生产再生橡胶,用轮胎胶粉做配料生产道路沥青或用于建设体育操场跑道,剩余的下脚料就制成园林砖。

对于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一些地方担心污染问题。为了让人们打消疑虑,国投福建资源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省份参观。考察人员实地感受到,再生资源产业也可做得很高端、很环保,通过技术和环保等手段,把垃圾资源化,既消除污染,又再造资源,还给地方缴税。

王茂荣说:“按照总部发展规划要求,国投福建资源5年内要投资30亿元,实现百亿以上产值。目前福州物供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南平天永11月将完成升级改造工程,三明基地建设预计12月竣工,连江项目与仓山区电商物流平台的建设用地正在协调中。”

对标国内先进企业,国投福建资源规划在连江建设以开发城市矿产为主的循环产业园区,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为福建省再生资源企业做“标准示范”。王茂荣说:“福建园区建成后,福建省内各有关方面人员就不用跑到外省去考察学习,在本省就可以感受再生资源产业的高端化、环保化与高值化。”

【经济观察】连城兰花海外飘香

即时 | 2018-09-14 08:56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对于兰花,国人是不陌生的。回溯兰花的种植,不得不说到连城。在连城,兰花产业已经是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全县兰花种植面积达4400亩,年产国兰成品苗2400多万株,产值达6亿元。

如今,连城兰花已在国内外花卉舞台上多次获奖,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够闻到这一缕属于中国特有的清香?连城给出的答案是,国兰出口,并用现代技术为不同国家、不同的市场需求定制兰花品种。

创品牌 拓市场

早在宋朝,连城就已开始种植兰花。由于此地北倚武夷山脉西南段,南傍以“动植物基因库”著称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拥有着量大质优的兰花种质基因库。凭借良好的地理生态条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连城兰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9月,在位于连城朋口的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内,敞亮的大棚里一丛丛兰花长势正旺。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主要从事兰花、花卉、苗木栽培和销售,以及旅游观光等经营管理,是连城兰花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已在国内30多个城市设立经销点。

国内兰香正浓,可在国外市场,兰花品种较为单一,不少国家对兰花的需求不断增长。上个世纪90年代,连城兰花公司开始将兰花委托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当时主要的出口品种为兰花介质和兰花苗。2014年,公司代表中国企业参加该年度国际种植者评选,获得银玫瑰奖,也正是此时,兰花种植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始考虑扩大国外兰花市场。

“蝴蝶兰这一类的洋兰在国外市场比较常见,但其实中国独有的是国兰,也叫中国兰。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观赏价值,香味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是空白,所以我们逐渐意识到要把国兰出口到国外,并在2014年开始办理自主出口手续。”连城兰花公司副总经理饶芳琼说。

2015年9月,连城兰花公司获得全省首张国兰《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检疫注册登记证书》,拥有了自主出口权。2016年11月,公司将国兰出口日本,正式实现自主出口。2017年,连城兰花公司首次将国兰出口加拿大,为国兰打入北美花卉消费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

2017年9月,连城县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国兰质量安全示范区,为从事国兰出口贸易的企业提供了便利。

重研发 保品质

连城兰花出口的优势,除了种类齐全、种植规模大、知名度高外,还在于良好的品质。

好质量背后是规范化的操作结果。“我们拥有自己的国兰质量管理体系,从溯源、培育、生产到销售,都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饶芳琼说,“这样保证了出口兰苗质量达到根结实、黄白;苗翠绿、粗壮。”

在出口的国兰中,有不少是连城兰花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种。连城兰花公司建有国兰组培研发中心,运用现代杂交育种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并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国兰组培、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此外,为了保护国兰的种质资源,建有国家级国兰种质资源库,收集200多个国兰优良品种,其中核心品种40个。

有了好的产品,还得找到匹配的市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饶芳琼说,在出口之前,先要对目标国家的市场进行定位和分析,了解当地对兰花品种的喜好,“像日本和韩国对兰花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我们出口时除了选择大众级别的国兰,还会选择相对高端的国兰品种。而加拿大华人较多,兰花作为一种中华文化象征颇受当地欢迎,但当地兰花以蝴蝶兰为主,种类较少,我们就先选择国兰大众品种作为主要出口对象,丰富那边的兰花市场”。

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为不同的国家“定制”兰花,培育迎合国外消费者赏花需求的新品种。“比如红色是比较大众普适的颜色,我们现在培育出很多红花系列的产品,可以出口到亚洲、欧美等国家。但对于迪拜等国家,我们就会培育一些白花、绿花的品种。”饶芳琼说。

讲故事 做文创

和化妆品、食品一类的出口不同,花卉出口属于小众。在做出口的相关业务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

饶芳琼说,国兰出口手续办理时间较长,一些证明的办理要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有效期短,又不能太过提早申请。“有时候和客户约定的出口时间到了,但是手续还没有办下来,而办下来后花期又过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的速度。”

饶芳琼介绍,国兰市场在一些国家是空白的,先进入的企业就会拥有很大的机会。但同样由于市场存在空白,当地消费者对国兰从不了解到了解,从观望到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外宣传。“因为外国人的喜好和国人不同,怎么讲好中国兰花的故事,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在这背后,也需要高昂的推广费用支撑。”

在饶芳琼看来,国兰里蕴含了很多中国元素,将国兰出口,不仅将兰花推向世界,也可以带动相关文创产品,如折扇、国画等的衍生和发展。连城县朋口镇镇长吴炎熙也表示,当地正在扶持建设“兰花一条街”和“兰香小镇”,并以出口国兰质量安全示范区为依托,让更多企业加入到兰花出口中。

福建人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对外开放兴,福建兴”

即时 | 2018-09-14 07:21

从兴办厦门经济特区到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从建设自贸试验区到沿着海丝加快“走出去”步伐,爱拼会赢的福建人,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王永珍)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作为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坐拥台、侨、特、海等多重优势,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扩大开放,无疑是福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任务书”落地八闽。与国家发展战略同脉动,福建迎来千载难逢的开放发展良机。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谈的一番话,至今仍深深激励着福建人民。

开放兴,福建兴!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福建的脚步从未停歇。

抢抓机遇,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早在2001年,全省投资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指出:“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多区叠加,为福建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带来重大机遇,也赋予福建重大的历史责任。

迈入新进代,开启新征程。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窗口示范作用,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要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改革开放平台建设,探索更多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外引内联,全力助推发展高质量

福建曾为海防前线,长期重大项目短缺,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偏轻。

扩大开放,外引内联,加快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今年5月18日,以“建设新福建·共创新机遇”为主题的国际资本投资福建对接会在福州举行,30个外资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省长唐登杰表示,福建将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鼎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闽发展。

互学互鉴,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

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福建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兴办厦门经济特区到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两岸共同家园,从建设自贸试验区到沿着海丝加快“走出去”步伐,福建开放发展不断打开新空间。

承载国家期许,肩负赶超使命,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福建人,在新时代的开放巨潮中,奋力扬帆远航。

从边缘产业变身经济“黑马” 快递渐成泉州名片

即时 | 2018-09-13 08:52

8月份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

即时 | 2018-09-13 08:11

东南网9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通讯员 郭晓洁)据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

其中,从区域看,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从消费类型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1.9%。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0.7%、2.1%、1.0%、2.4%、2.9%、1.9%、0.1%,衣着类下降0.1%。

【经济观察】长汀纺织业的新长征路

即时 | 2018-09-13 08:08

东南网9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黄筱菁 通讯员 陈天长)

长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中央苏区时期,这里生产了红军第一套军服,还诞生了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等一批中央苏区骨干企业。80多年后的今天,长汀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省重点培育的五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一,安踏服饰、宏鑫、荣耀纺织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长汀。

作为“双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产业,纺织业已成为长汀县龙头支柱产业。今年1至7月,长汀纺织企业完成产值50.3亿元,同比增长9.5%。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升级的背景下,长汀的纺织企业迎来新的挑战。

机缘:乘上产业转移的东风

长汀县的纺织业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长汀棉纺织厂曾是长汀县最大的国有企业。2000年,该厂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通过转让完成了改制。自此,拉开了长汀民营纺织企业大发展的序幕。

“面对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长汀县委县政府转变思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民营企业。”长汀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兰友好介绍,“长汀是人口大县,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成了当时的首选。”

据介绍,当年长汀县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建设万台针织城。

纺织业对原料和交通要求高,省内的纺织企业过去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而长汀县本地不产棉花,又地处闽西大山深处,交通不具优势。更重要的是,当时长汀县经济落后,资本基础薄弱。投资建厂,资金从哪里来?

海上来风,吹进大山。勃勃向上的经济形势,给长汀人带来了希望。2000年开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迎来新一轮产业规模扩张,而沿海地区工业用地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追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是企业的本能。蓄势待发的产业扩张与转移,给长汀承接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提供了契机。

“2003年,长汀县委县政府正式将纺织作为长汀的主导产业培育,以腾飞开发区等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承接沿海纺织企业转移。”兰友好回忆说。

提到招商引资,绕不开长汀第一家引进的纺织企业——福建天守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工人是纺织业的关键因素。长汀棉纺织厂积累了不少技术力量。这是公司董事长蔡天守选择长汀建厂的重要因素。”副总经理李马荣说。

和蔡天守一样同为闽南企业家,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的洪良远谈到自己的“长汀缘”时说:“来长汀之前,我也去外省考察过。最后长汀用决心和行动打动了我们。”在一批闽南企业“以商带商”的引导下,长汀纺织业呈现出“井喷式办厂”的大好景象。

如今的长汀已拥有纺织企业172家,其中规模企业72家。


扶持:政策给力服务锦上添花

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舒心、放心。

长汀紧紧围绕“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长汀县政府颁布《长汀县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优惠办法》,对一定规模投资以上的企业的税收给予减免,对规划兴建厂房或宿舍的土地的出让金给予优惠,对自带项目建厂房的企业给予补助……

硬件到位,如何将劳动力优势转化为技术力量?在技术工人的招募和培训上,长汀也十分给力。“县劳动局每年都到我们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带领企业到各乡镇,乃至贵州、四川等地招工,并组织开展纺织技能培训。”兰友好说。

在政策全方位支持下,长汀的纺织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在晋江(长汀)工业园,福建亿来实业有限公司正在谋划建设二期10万纱锭项目。“自从项目规划以来,县里密切跟踪项目进度,积极为我们协调解决4000万元贷款。”亿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家雄说。

政策得力,贵在服务。鉴于此,长汀用相应的干部督查机制,促成良好的效能环境。“2008年,我来到长汀投资纺织企业时,无论是合同拟定、工商注册,还是工地施工、招募工人,都让我体验到什么是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洪良远介绍说,去年公司年生产产值达到7亿元。

“我们制定了多个服务标准,比如领办代办制、否定报备制、投诉待岗制等,做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兰友好说。

当来自大海的“爱拼才会赢”的闯劲,遇上大山里的“远到即是客”的热情,就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纺织产业园区已由腾飞区向晋江(长汀)工业园突破发展,产业链由下游向上游延伸突破。

再出发:技术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纺织市场转向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需求,传统的老机器作业和生产渐渐不适应市场的要求。纺织业的“人口红利”让位于“技术红利”。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是关键。长汀积极实施“机器换工”,淘汰落后产能,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腾飞开发区的福建伟益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内,5套日本引进的TMT高端工业自动化设备正在稳定运行。据伟益锦纶负责人介绍,该设备具有自动下料、集束、高速纺丝、拉伸、卷绕自动落丝、输送、检测、包装入库等全自动一体化功能。投入使用后,减少约60%劳动力,年增收益和节约成本400万元以上。

除了伟益锦纶公司,福建天守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则在探索技术引领产品升级。副总经理李马荣说,当今的纺织品市场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如果再按照老思路发展,不使用新技术,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从2014年开始,公司从机织转向针织,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新上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经编织造、化纤加弹项目,使产业进一步升级。

今年,以生产产业用布为主的天守纺织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始研发用于运动、休闲服装的服装布料。“目前服装市场越来越往高端方向发展,现在我们也有了更好的技术和设备去抢占这一市场。”李马荣说。

技术改造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亿来实业有限公司的40万锭多功能纤维混纺纱线项目就是一个缩影。项目采用先进成熟的高速、高效、节能、低耗、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今年实施二期10万纱锭,拟生产色纺纱产品,该产品所用的纤维原料均已染色,纺成纱后在织布时不需染色加工,避免了加工工序和环境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长汀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成效明显。截至今年上半年,长汀已有5家纺织企业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亿来、南祥、荣耀等一大批企业实施技改,增资扩建。值得一提的是,卡鑫隆、福丰服饰已加入军需物资采购入库供应商。

近年来,纺织行业开始回温,但仍面临诸多难题。面对挑战,长汀纺织业将走上新征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辑推荐